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都市言情 / 穿梭货车 / 第1节(1/2)

第1节(1/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爸爸,一路平安,早点回家″奶声奶气的声音。
  "宝宝,乖乖在家,下午妈妈送你去四姑家。晚上回来爸爸才去接你回来啊!”
  “爸爸抱抱宝宝。宝宝会乖乖的!”
  近半年来,每天都重复着这么温馨的一幕。
  黄华彬也算是阅尽人间繁华。籍贯广西某知名县城。父亲是南下军人,在部队上就是汽车兵,后就地转业后分配到农垦供销社。母亲也跟着南下。由于几代单传,所以到了黄华彬这一代还是五姐一妹。他父亲怕孩子的粮食不够吃就主动要求到下面农场工作。黄华彬出生地在海南屯昌县。从小黄华彬就享受了别人没有的痛爱。父亲开车到哪里都带着他。读书时从小也是聪明伶俐,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每年都有作文上过刊物《农垦中学报》。上到初三时黄华彬已无心上学。总想着去外面的世界闯一闯。后来还是在班主任徐老师上门做父母工作和华彬的思想工作才读完了高中。加上那时候经济转型。要求承包责任制,父亲还没到退休年龄,到处借借钱买了台小面包车跑短途客运。为了让儿子以后有个谋生的手段,于是在黄华彬混到个农场职工子弟学校高中毕业证后。父母就安排他去学习驾照。学驾照回来后就跟着父亲跑短途客运。但父亲可以说白开了几十年车,(也可以说那个年代的司机基本如此,当时的货车基本上就是解放牌,八十年代后才有东风牌的。只要车能动就跑,不懂的保养。哪里坏了送修理厂)所以家里买的小面包基本没换过机油。车子三天两头坏,也挣不到什么钱。
  
  九十年代初黄华彬的爷爷病危。故乡一封电报父亲就赶回故乡。隔两天后又一封电报打来。说爷爷没见着唯一的孙子停在祠堂里咽不下最后一口气,于是黄华彬收拾了两套衣服也赶回了故乡。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利。所以也赶了两天一夜才回到故乡。好像有心灵感应似的。据说黄华彬踏上归途时没到1小时。他爷爷就咽了气。
  黄华彬回到故乡时,爷爷己经装拣完。守了一夜灵第二天就送上山。
  由于村上主要是客家人且姓黄,族谱记载是黄峭公后代,在广西这支是宋代时元太公后代。当时元太公是位将军,由于不知名原因被贬在此。娶妻妾三房。后又官复原职,离开时留下了三房子女,所以村上都是同宗,碰上红白喜事基本全村出动。上山时村上青壮轮流上阵双手托着棺木奔跑。棺木后系条白麻布系在黄华彬父亲腰上,父亲托着燃烧的香炉,身后的黄华彬拉着父亲腰上系着的白麻布条跟着棺材跑。前有鞭炮纸钱开道后有打鼓敲锣的。祠堂离村上的祖坟地约两公里。中间棺木不能沾地,所以青壮们跟在棺木旁见哪位力竭了马上换上。
  
  到了祖坟地早有同宗们挖好的墓穴,下棺,封土,祭拜。结束后所有人回到祠堂。早有各家手脚勤快的妇女在洗菜做饭。村上德高望重的老人早已算好大概的花费。所以黄华彬的父亲早已经把带回的钱交给管事人。当年出外工作拿工资的人很少。黄华彬家基本是独一份,所以花钱还是比平时村上人要多许多的。
  和华彬父亲较为亲近的是荣英伯,但按辈分分也是隔了三代。华彬的太爷那代和荣英伯爷爷是兄弟。客家人有个传统,能读书的宗亲都会扶持去读书。而在清末时华彬太爷考中了进士,高兴过度死去了,当时华彬爷爷还在太奶奶肚子里。后来太奶奶也不改嫁,拉扯着把爷爷带大。在十四岁时就找媒人娶亲。爷爷看不上奶奶跟着国民党部队跑了几年。当时部队上见爷爷是个独生子,没安排上战场安排当了个剃头匠。后来由于军阀混战,心中害怕跑回故乡,这才有了黄华彬父亲。这是题外话了。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仙人只想躺着 工业狂魔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我可不是文盲顶流 我真没想重生啊 重生之我要冲浪 火力为王 国民法医 明克街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