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个人,光有人品是不行的,没有睿智的大脑和过人的胆略,根本不足以成大事。
现实生活中,好人没好报的事情,比比皆是。
这是为何?原因就在于,这些好人,只有好的人品,却没有过人智慧。
换句话说,智慧和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好人设。
正如某部电视剧台词所说的那样,君子必须比小人还小人。
因为小人没有底线,而君子是有底线的。既要守住底线,守住为人的良心,不比小人更有手段,其结局一定不美好,多数很悲惨。
此时,李清婉紧盯着书房中的方舒,她比他更紧张,紧张到身子微微发抖。
她怕他看到那本笔记本时,转身就出了书房。
那从此之后,他们也就再无交集,也就表明,他不是能够托付之人。
随着王兴良的逝去,方舒和他们家的关系,也就到此为止,划上了不圆满的句号。
对于一般人而言,这种选择无可厚非,毕竟,世俗的道德,是将偷窥视作不道德行为来谴责的。
李清婉此刻,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方舒去窥视那本笔记本,去看上面写了些什么。
只有窥探,才能从他的表情变化中,读到他内心世界及其变化。
如果方舒仅仅是偷窥,就不仅仅只看那几个名字和符号,还有那几张照片,肯定会以窥探隐私为目的,翻看整个笔记本。
那种小人嘴脸,作为一个大学心理学教授,她一眼就能看出。
如果出现那种情况,那说明她和丈夫,都看走了眼。
幸好,方舒的表现,并没有让她失望。
看着他初见笔记本,到决定查看,再到看到内容及至照片后的表情,她知道,自己赌对了。
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年轻人。
当她得到那些照片,就一切都明白了,王兴良并非死于车辆的意外落水,而可能是死于一场有预谋的行动。
李清婉是愤怒的,她的爱人和心理学试验,被毁于一旦。
这,是她绝对无法容忍的。
王兴良不能白死,他的试验同样不能被毁掉。
李清婉需要找到一个人,推进自己心中的计划。
她有很多学生,也有基础不错的亲朋,从王兴良出事当天开始,就一直在物色,一直在甄别,一直在筛选。
找到合适的这个人,很不易,很难。
李清婉为此设定了两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