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连声音都有种失真感。
从电视剧里看这个时代,跟亲眼所见,完全是两码事。
街道上,吊脚楼和红砖房相互掺杂,水泥还是一种很奢侈的工业品,多数砖房是用石灰砂砌成。
看上去像用粉笔描了格子。
破破烂烂的路埂子旁,木头柱子参差不齐,东倒西歪。
头顶的电线如蛛网般盘结。
路上极少见到汽车,如果有,就是绿皮大解放,也不存在交通指挥岗,倒是县城中心的转盘处,有座架起来三米高的治安岗哨。
里面穿白色制服的,可不是海军。
自行车可以堂而皇之骑在马路中央,无论是二八大杠,还是二六女式,都有日后哈雷也换不来的风骚。
若是一辆崭新的大凤凰,或永久,绝对能勾出一地哈喇子。
花了一上午时间,李建昆带着心思,逛完了这座正儿八经仅两条大街的县城。
情况不理想。
时间太特喵早了!
要是84以后,他完全可以当回倒爷。
到了90年,玩啥股票不是赚?
千禧年更不提,卖碟都能发一笔。
这会呢,改革还在酝酿,大环境特紧张,哪怕是在天高皇帝远,相对开放的江浙一带。
想找条正经赚钱门路。
也挺费劲。
通过一路所见所闻,加上努力回忆的结果,这货大抵能确定,他们这边,目前只有三种合规的生意法子。
一种,是农村集市的自由买卖。
此时乡下农村,常有赶集和庙会,农民自产自销一些统购统销之外的物资,是被允许的。
问题是,家里的自留地就那么一小块,如果不是紧衣缩食需要换点活钱,连糊口都不够。
又哪有富余的产出可卖?
第二种是包私活。
有句话叫“七山二水一分田”,说的就是他们这一带的地理环境。
由此可见,粮田在本地是多么稀缺的资源,根本不够满足老百姓的口粮,远远不够。
那总不能饿死吧?
所以本地的公社……反正他们石头矶公社,是允许农民包揽一点机修、电工、建筑、养殖、兽医、缝纫等私活的。
大队批准,挣回了钱买工分,通常5角钱十个工分。
以此谋生。
不是李建昆吹泡泡,他可是个老手艺人,原本这事完全做得。
问题是,他不是农民。
虽然是农业户口不假,但他目前的档案身份,是望海中学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生。
你猜,公社准不准他包私活?
第三种是搞社队企业。
江浙一带不少地方的农村,这个年代依然没取消社队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