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好的。”
..........
“是这样的,《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既然偏于纯爱故事,我就把原剧本中,女主和前男友那条线删掉了。”
等他看完,韩大势再次开口。
“嗯。”
“原剧本,主线故事太淡。”
青年顿了顿,继续捋顺修改过后的剧本逻辑:“所以我将女主年纪轻轻,患了阿尔兹海默症(健忘症)这条更外显了一些。毕竟纯爱电影,是讲他们如何遇见,又如何去爱;犯不着像悬疑剧那般,去藏一些关键信息。”
“最重要的,还是人物刻画!”
“韩演员的说法,我无比赞同!”申正久频频点头。
三分钟吧,彼此达成共识。
韩大势才进一步剖析他修改过后的剧本结构:“既然明确了是先做人物刻画,其后才是事件穿插。那我改过后的剧本,就采用了双线并行的法子:这样一来,既能清晰地看出男主受家人拖累,不断被母亲剥削的困境;也能让女主的健忘症标签,愈发明显...”
“......”
“经你这么一说,结构的确明快了不少!”
韩家小院,春阳温煦。
倥偬到了晌午。
两人便一路从剧本创作逻辑,聊到节奏,再到观众看片时的效果预估。还没写过多少剧本的申正久,仿佛被打开了某个开关。
诚如韩大势所说:
市面上的电影,除了硬.悬疑片、冒险类型的电影需要依靠事件推动之外;其它类型的片子,最关键的部分,都是人物刻画。
拍好了人物,才会有代入感。
..........
空口白话,可能难以理解。
举例说明吧。
譬如十多年后,华夏两部大卖的片子--《我不是药神》,以及有些偏悬疑向的《误杀》。
其中《我不是药神》,切入事件是贩药。但能被观众记住的,却是活生生的人,譬如一开始投机取巧,想捞一笔的程勇。
暴躁的黄毛。
瘦脱相的曹斌。
因为有这些人物,才能让电影爆发出强悍后劲!
《误杀》呢,事件同样简单。
青少年性侵案。
最出彩的,同样是人物:
人到中年,变得隐忍不发,喜欢嘴炮的网络工.李维杰;觉得生活中满是鸡毛蒜皮,逐渐变得安稳怕事的女主人.阿玉。
因为儿子被杀,歇斯底里的女局长.拉揾。
正是这些人物,让矛盾持续激化。
终于导致阶级对抗...
“......”
“先聊到这里吧,如果其它几个编剧还有疑问,可以随时打电话找我。”见申正久再难提出什么建设性问题,韩大势便站起身来。
“这事,真心多谢韩演员了!”
“谢我什么?”
见他又来这套,青年翻了个白眼。
“全部。”
申正久说完,深深鞠了一躬:“我有预感,咱们这部修改过后的《我脑海中的橡皮擦》,绝对能冲击年度票房榜前五!”
“......”
韩大势听了,却是满脸嫌弃。
不会拍马屁就别拍!
硬拗很难受的好吧?
--《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本来就是他从2004年.半岛票房排行榜.TOP5里扣出来的电影。要是只以前五作为目标,还费那么大劲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