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但是每个人对于斯氏体系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不确定自己片面的论证会不会导致某个人表演自信的崩塌。
当今表演理论界对于斯氏体系的理解五花八门,如斯氏有这么一句经典论述,即“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尽管同样一句话,后人的理解、解读方式却是大相径庭。
徐容曾听过一个中戏的老师对这段话的论述,大致内容如下:
体验派是在中国被误读最多的一个表演学派,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对体验派的理解基本都是错误的。这里有非常复杂的历史原因,我不细说了,就直接给大家说说这其中最普遍也最糟糕的一大误解——不承认表演应当始终“从自我出发”。
请注意,只有“自我”能完成真正的体验,即“真听、真看、真感觉”。如果你已在模彷一个臆想出的形象,或把自己套入一个与你的生活常态不同的表演的状态下,那是无法完成真实体验的。所以必须要强调的是,“从自我出发”是体验派表演整个塑造角色过程中的基础,而并非其中一个阶段,也就是说体验派要求演员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始终从自我出发”。
这是中国最顶尖的戏剧学院的教授对于斯氏体系的解读。
徐容并不敢苟同,在他看来,斯氏体系的“从自我出发”,重点不在“自我”,而是“出发”,但是这句话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呢,演员在看到这句话后,结果往往是“向自我看齐”,所有的人物都和他一个样,不但形象而且也包括思想。
在他的理解当中,斯氏的“从自我出发”的目的是为了让演员首先把人物表现的像个人,可理解、可琢磨的人,而不是弄成某种概念的化身。
“自我”只是一个起点,从这里开始,还要做许许多多的工作,逐渐从“人”走向“人物”,因此行当内对于连台词都不会说的演员才有“不说人话”的评价。
“这几天我会把基础理论和台词方面的技巧整理一下,回头发在院刊上。”他说着,瞅了宋佚一眼,正要安排他明天去自己家帮忙,却见李光富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李光富一把拽住了徐容的胳膊:“徐老师,我给你当助手,我给你当助手。”
雷佳反应慢一点,可被杨力新推了一下后,也反应了过来:“徐哥,我,我,我也可以的、”
徐容愣了一刹那,笑着道:“李老师您说笑了,还有雷佳,你们都还有戏要排,还是让宋佚...和小张来吧。”
小张同学虽然反应迟钝,可并不傻,这阵仗,显然是徐老师的笔记当中记录了相当了不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