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摆在里皮面前的问题,依旧是老问题,如何使用秦汉。
事实上,在亚洲区预选赛上,他一直都在做秦汉的位置实验。
前锋、影锋、中场、后腰。
这些位置秦汉都去过了,在亚洲区来看,似乎都效果不错。但在世界杯的赛场上,里皮依旧心存疑虑。
世界杯正赛上,秦汉的位置一直比较靠前,前腰、前锋,即使是中场,也不会让他承担太多的防守责任。
效果方面,从结果来看,不错。
但是从过程来说,里皮认为还是有太多的可改变的地方。
因为,秦汉是可以作为节拍器的存在的。
节拍器,最早来源于上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传奇主教练波佐。他把五后卫中的前置后卫,也就是中间那个,除了他自己本身的防守任务之外,给他增加了向前传球的任务。
这就是最早的节拍器雏形。
当年的墨索里尼用枪逼迫当时足坛第一节拍器,阿根廷人蒙蒂加入意大利国籍,带来了意大利的第一个世界杯冠军。
上世纪70年代,克鲁伊夫的全攻全守开始席卷足坛,前锋也回撤参与防守,后卫也插上参与进攻,善于向前传递的节拍器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不过那时候的节拍器,任务不多,暂且称之为古典节拍器。
全攻全守持续发酵的同时,限制全攻全守的战术也在萌生壮大,于是,有一些教练开始在中场囤积大量工兵,尤其是那种粗野铲球抢夺球权的屠夫。
但这种单功能屠夫只能限制全攻全守,而不能参与全攻全守。
当教练们要求他们上前参与进攻的时候,他们就会彻底迷失。遇到压力开大脚,只要带球就被抢断,五米以外看不到队友。大量囤积这种工兵的结果,就是球队进攻断层,即使有再好......r#皮尔洛、阿隆索、斯科尔斯,获得了这个时代的红利。
这个防守型搭档,里皮也有人选。
唐明。
在之前,里皮还有怀疑。
因为足球发展到现在,已经和里皮当年夺得世界杯不同,这种节拍器+防守型后腰的打法,也已经不再适应现代足球。
现在的足坛,大量的使用前场压迫。
将节拍器球员和防守型后腰都压在后场,组织路线和时间变长,效果下降。
嗯,说白了就是全攻全守pLUS了。
不过,在那一场唐明秀了一下连续马赛回旋的分球之后,里皮又迫不及待的想要实验一番他的想法。
皮尔洛当年做的是倒数第二传,托蒂负责最后一传,如果托蒂被封锁,皮尔洛直接略过中场,连线古典中锋托尼,托尼于威胁区再和托蒂进行各种配合完成攻门。当然,托蒂和皮尔洛也会互换位置,让对手难以防守。
以阿根廷的防守强度,秦汉拖后组织,必定能让足球运转起来,至于最后一传的问题……
里皮的担忧就在这里。
到达卢塞尔的第二天,他就找了秦汉商议可能性。
因为秦汉在伊普斯维奇,和埃雷拉这种全能型后腰,洛维这种扫荡型后腰,以及唐明这种高效防守人都有长期合作的经验。
秦汉听里皮详细阐述了将他后置之后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了担忧之后,走上前去,将战术板上的几个号码推移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