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感谢书友“北风雪狼”的1张月票,3张推荐票,“生机无限天空蓝”的2张推荐票。对于科道文臣来说,有道是屁股决定脑袋,为了安置更多的自己人,谢玉早前提议万人置县的政策。
自然得到了文臣的的极力推动,虽有苦一苦百姓的嫌疑,但确实极大的延缓的朝中矛盾。
加上谢玉剿匪天赋启动下的,全国“自发性”剿匪,一时得到不少可以纳入朝廷管辖的人丁、田产、财货,更增强了朝廷对民间的掌控。
这点作为喜欢掌控算过经济情况计相的三司,最为欣喜。
如此,其承平二年恩科士子的中优秀者,因平日多有政绩,又搭上“剿匪有功”的成绩,已不少由县升迁府中任职。
相对和平的年代,文臣中也有年功序列这个枷锁,升职速度自然不如搏命的武将。
干一行、爱一行!
虽这些功劳,都被算作了垂帘听政,实际掌握朝局的曹太后的政绩,更是增强了曹太后在武朝的话语权。
这几年,好像天下事都变得顺遂的曹太后,虽还不喜谢玉的形象,但也确是减少了,想要换皇帝的意思。
不然也不会在兖王和雍王都反对情况下,同意,承平三年,朝臣给谢玉安排翰林大学士授课师傅了。
要知道“帝师”这个词的重要性,每个“大儒”帝师其身后可是都有一批同年或者门生晚辈,代表着一股朝局势力。
这代表着谢玉不是一个真的光杆皇帝了,是可以通过“帝师”这个天然团体间接影响一些朝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