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现代言情 / 九零考古之手札 / 第一章 不走心的暗战(1/5)

第一章 不走心的暗战(1/5)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997年初冬,大西北的一个小山村的东北角上,“冯村遗址考古项目Ⅰ期”正在整体工作收尾中,人、车、物乌泱泱一片,把出村子的小路给堵了个水泄不通。
  从去年7月底开始,距离这次考古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令人庆幸的是,Ⅰ期结项的这天是一个众人期待的难得的好天气,冬日里的阳光在早上普照着这片大地,使寒气遁形无踪。
  远处是连绵不绝、满是沟壑的高坡,一小片一小片笔直的桦树林散布在村子附近,有的叶子已经变得金黄,坡子上的衰草像平原上七八月份的麦浪,随着风一波又一波地翻滚着,看得人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项目后勤组的男队员们带着雇来的本地村民卖力地把一只只装满了工具、资料和文物的箱子往卡车上送。每一只箱子都很沉重,可是又都非常金贵,所有人都极尽小心地搬运着,生怕自己一个失手摔坏了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
  路口的前方停着一辆改装过的安保车辆,车头上警灯安静地闪烁着。
  外面闹哄哄地忙乱着,人声鼎沸,而就在附近百步不到,租来做“宿舍”用的农家小院里却静悄悄地挤了一屋子女人。
  这个项目的二把手苏筱晚正带着几个女同事对着这次考古发掘中一件珍贵的文物进行拍照存档工作。
  这是九十年代末的西北山村,环境条件异常艰苦,自然是找不到追光这种东西,可屋子里昏暗的灯光下是无法拍出合格的照片的。结果这两天才来考古队做支援的周楚凝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主意。
  她一路小跑回了自己房间,把她屋里那只这次特意带来的60w的灯泡给拧了下来,又找了份夹在行李里的旧报纸。
  再回来时,她动手折了个纸草帽,把灯泡换了,把折好的报纸套在灯泡上面的电线上,光立刻聚拢了起来,直射到了文物上。
  这法子一举解决了拍照所需的灯光问题,光线把钿雀宝函上的每一个细节都照得清清楚楚。
  这是副领队苏筱晚和她的助理小雯住的1号院里的一间空房,平日因为没人住多少有些脏乱和昏暗,这时60W电灯泡的聚光处其实挺摇曳刺眼的,明晃晃照得灯下那只花纹繁复的钿雀宝函闪耀着低调的紫金色的光。
  除了灯光,在这里找不到一个像样又平稳的台子也是个问题。
  原本队里把出土的文物都暂存在另一个院子里的一个大房间里,那屋子的中间有一张旧桌子,平时做文物修复之用,这会儿东西早搬完,像那种平坦且稳当的台子一时间真是无处找寻。
  恰巧,平时时常在考古队打点零工的村长家三丫头想起了自家新打的一张桌子,热心地和她弟弟一起搬了来。
  苏筱晚的助理小雯为了文物免受磕碰和有个好一点的拍摄效果,又特意找来一块洗得有些泛污的米色粗布铺在桌子上。
  因为担心布纹产生阴影,小雯特意把粗布的四角都绑在了桌腿上,又和三丫头一起使出吃奶的力气把布面绷紧,使桌面看上去连一丝褶皱也没有。
  几个人一通折腾,给文物拍照的气氛终于被烘托了出来。
  苏筱晚坐在她自己桌边拿着笔、记录表和探方结构图,一项项登记宝函的各项数据。
  拍照的位置正好在屋子的中心,小雯举着相机多角度多张连拍,三丫头按着她的要求帮忙拿着吊着的灯泡打光。
  灯光来回晃动,不时投射出大片的高光,也对比出大片的阴影,正在桌边观察记录的苏筱晚的瘦削更衬托得明显。
  她那一张脸是经得起光影交错混切的。
  圆润的额头,参差不齐带些毛躁的发脚,为那张秀丽的鹅蛋脸平添了几分温婉之气。虽说平日里的工作风吹日晒少不了,可那肤色好到几乎不需施粉黛,轻薄的双唇不画而红,长发蓬松全梳到脑后,简单绾了绾。
热门推荐
重生年代:炮灰长姐带妹逆袭 你的来电 月亮在怀里 全网黑后我考研清华爆红了 影后的嘴开过光 撩哄:清冷前夫失控吻我 红尘篱落 荒丘 她马甲还没掉完,全球都轰动了 宋檀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