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浙江众多的水乡小城中,南浔古镇是一个颇为特别的地方。从清代后期到民国初期,在百余年的近代史上,这里零零总总出现过数百个实业家、企业家以及数得上名字的富商。本文择其中一户,南浔古镇“第一富豪”刘镛家族,讲一讲旅行路上听来的传奇故事。
刘镛出生于湖州南浔的一户普通人家,家族中虽有人做生意,但只能算是勉强糊口,甚至供不起他读书,所以刘镛十来岁就走上社会了。人常说,一个人在发达之前都是有预兆的,纵观刘镛这一生,确实从年轻时就可以捕捉到这么一个“发迹前夕”的特征:
那就是:家里的女人。
刘镛的妻子沈氏,是江苏无锡人,确切地说是无锡豪门沈氏大小姐。这是刘镛人生中除了他亲娘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女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后来在上海赚取的巨额财富,有他媳妇一半的功劳。
俩人相识时,沈小姐十四岁,刘镛也就十七八。年岁相当般配,但,门不当户也不对……
翻阅南浔图书馆的新旧书籍,所史料口径均一致:刘镛的确出身微寒,父亲只是个小本买卖人,还是走街串巷的那种,毫无背景。
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怎么娶到无锡巨富家女儿的?关键这闺女嫁到南浔的时候刘镛并未发家,连彩礼钱都出不起……这事儿得从刘镛打工的那家店开始说。
刘镛15岁时从绸布庄“跳槽”到南浔的一家丝行做伙计,由于聪慧机敏,人也非常可靠,深得老板赏识。而这位老板,是当时南浔最有钱的邢家老先生:邢赓星。老邢非常喜欢这个殷勤伶俐的小男孩儿,有意栽培他为“二把手”。
虽然各类书籍都没有记载,但我个人猜测,邢老大或许也是有私心的,任何可塑之才搁任何老板身上都会把他“拴”在麾下做得力干将的。后来邢赓星以半个亲家的身份自掏腰包出了彩礼,操办了刘镛的婚事——穷小子刘镛娶了江南富豪的女儿,他的老丈人是邢赓星的拜把子兄弟。
由此可见,少年时的刘镛就已经颇得长者青睐了。你想啊,老人家看人的眼光何其毒辣,更何况这几乎是一眼相中的缘分,足可见刘镛本就是不俗之辈。
在19岁这一年,刘镛终于结束了打工生涯,升级为邢正茂丝行的小老板。丝行规模不算大,一共有三位股东,其中一位就是邢赓星。从此老邢做了甩手掌柜,把最大的信任给了刘镛:给他财务管理权,再给他公司运营权。刘镛业务能力提升飞快,一干就是小十年。
在刘镛28岁左右的时候,南浔镇上出现了来抢生意的粤商,湖丝生意遇到了瓶颈。一筹莫展之际,媳妇沈氏的一句话提点了他:广东人收咱们的湖丝不是拉到上海去卖吗,咱南浔离上海又不远,弄条船,咱们也去上海!这才有了后来刘镛勇闯上海滩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南浔第一巨富”的起点……
再之后的事大家在南浔古镇景区的各种文字介绍中就都能了解到了:
刘镛在沪发展如鱼得水,先后置办了上海的房地产、湖州的典当行、淮南的食盐、徽地的茶叶……集齐清末最赚钱的四件事儿,就等着召唤“江南巨富”的身份了。
不,35岁的刘镛,已经是江南巨富了。
靠着在丝绸店打杂起步的刘镛,或许最初的梦想就只是想摆脱“给别人干”的处境,做个老板就知足;当初不遗余力提携和指点刘镛成长的邢赓星更没想到,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生意骨干,日后居然是名震八方的“第一富豪”……
您瞧,一个人发迹的预兆打哪儿来?自古千里马和伯乐从来都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呀。
《易经》中有句话:“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字面上看起来是教人储存粮食,但细想它其实蕴藏着更深层的人生道理:一个通晓事理、行事端正的人,内有大德而外有行动力,终会有大成就的——在我看来,这便是对一个注定发迹的人所具备的特征的最好总结了。
南浔大富的后代们还有着盘根错节的联姻关系和生意往来,方方面面捆绑在一起,不可分割。上世纪初,刘镛的儿子刘锦藻创立兴业银行,邢赓星的儿子邢墭是董事;南浔“第二富豪”家族中位列“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的张石铭长子娶了邢家的大小姐,而位列“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的大哥娶了邢家的另外一个小姐……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