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ZJ省HZ市的国家AAAAA级景区南浔古镇里,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游的小景点,它就是不可多得的园林巨制、私家园林中的“江南孤品”:小莲庄。
小莲庄的大门从外部看起来与常见的那种江南大户人家的园林没有太大区别,我记得之前去游览上海豫园、参观苏州留园的时候,检票处那个入口也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门。导游当时神秘兮兮地跟我们说:这江南人家的豪宅啊,那都是“口小肚子大”,很多时候越是有钱人呐,这门脸做得越是小小的,万贯家财它易生是非呀,对吧,不招摇、不显摆、不动声色的,那叫做会做人的呀。
嗯,有道理。
但是这小莲庄的主人想要做到不露富那是没戏滴,毕竟这偌大个ZJ省谁人不知这清末明初的江南首富刘镛呀,对吧。所以说晚年刘镛和儿子刘锦藻大修家宅的时候,就压根儿也没打算藏着——他们甚至没有给小莲庄修院墙,索性就将这绕着庄园的鹧鸪溪当成了流动的活栅栏,落落大方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鹧鸪溪水色翠绿,水上常年飘着乌色顶子蓝棉帘的木船。南浔人说,自2000年左右开发景区的时候,这小船就堆堆簇簇地停靠在这里,既是一抹别致的景观,也可以作为水上载客的工具。“这一晃啊,都20年了,南浔变化挺大的哩,时间过得真快。”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从小莲庄初建至今也都快150年了,可是你看这宅院,这亭廊,这荷塘无不是历久弥新,走进去,仿佛穿越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那一抹颜色里。
乍入小莲庄,门口就是一个小院子。
说小也不小,有会客厅,也有客房,名为“馨德堂”。讲解员说,这是小莲庄里最“老”的一组建筑,后面的那些个风景都是从这一个“点”向外延伸的。
嗯,看得出来,这个园子的“气质”和后面的那些山水塘榭多少还是有些不一样。它十分注重细节,彰显出设计者的那一份倍加用心,生怕遗漏了什么似的,精雕细琢,但不够洒脱。
过了这个院儿,紧跟着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走廊过道,一侧敞口,一侧是墙,墙的那一边就是刘氏家庙——这家庙其实有点故事的,因为它的大门朝南开(皇宗家庙的大门才朝南开的),当时还差点招了祸——这些我们在后面的游记中聊,先说这廊道。
这条走廊它既是一处连接馨德堂和“小姐楼”的走道,又是一处别致的小型“展厅”。这长廊壁间展示着45块碑帖和石刻,均为名家翰墨,包括:
刻制于1811年的4卷《紫藤花馆藏帖》,含真书、草书、隶书、篆书多个书体,其诗文手札都是清代的20多位文人雅士所作,最珍贵的是位列“性灵派三大家”的袁枚和日本诗人熊坂的亲笔。1895年,33岁的科举“准进士”刘锦藻出高价收购了这一堆石块,随即把它装修在了自家的过道上。值得一提的是,此真迹世间独一份,另外还有一份复制品,现在收藏于日本肥州的孔圣庙中。
还有一组《梅花仙馆藏真》,是摹秦印之作,内容是琅琊台的篆书。
琅琊台刻石是很多研习篆刻之人的“教科书”,最早刊刻于秦代,记录着秦始皇的功绩以及秦二世、李斯等大臣的一些事迹。这种碑刻以笔触平和、体态多姿而著称,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并且世上没有完整版本,只有残石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小莲庄里的这14方摹秦印是临摹的琅琊台旧拓本,内容、字体以及尺寸都与真迹极其相近。俨然一处镶在墙上的“古典石刻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