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话倒也没错,今次河阳危机之所以凸显出来,便在于这个特殊的时机。留守邺都的数万禁军南去平叛结果大败而归,使得邺都人心动荡、守卫空虚。旋即韩轨又率领大军南去颍川,至今胜负未决、没有消息传回。
在这样的情况下,河阳斛律金所部人马便是漫长河防唯一可以仰仗的军事力量,一旦被突破,整个河北都将动荡不安。河北如果也陷入动乱中,那河南局面将更加难以平灭。
所以错过这个时间段后,李泰再想投靠过来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再获得此番的优待了。
不过现在再谈论这些也是枉然,虽然李泰表态不会再向河阳北城发起进攻,但高澄当然也不会相信敌人的一面之辞,除了勒令斛律金一定要守住北中城勿失之外,就是从别处调度援军。而最合适的奔援路线,自然就是韩轨所部人马在快速结束河南战事后顺势回击河洛,与北岸人马南北夹击,夺回二城。
几天后,河南的战报也快速传回了邺都,韩轨因见西魏李弼、王思政等兵进颍州,与据守颍川的侯景相为呼应,于是便引兵退回,前部人马已经临河将渡。
高澄得知这一消息,心情自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一支生力军没有陷于河南战场而抽身不得,其军当机立断的回返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邺都的兵力空虚。
忧的则是韩轨不战而走的决定并未与他进行充分沟通,尽管这一决定在当下而言算是正确的,但也让高澄心中颇感不悦。
韩轨撤军之后,河南方面便剩下西魏李弼、王思政与侯景等几方势力,还有南梁羊鸦仁等北上接应侯景的人马。
这几方人马显然是不能和平共处下去的,接下来立足于河南之地估计还有的折腾,只是作为侯景故主的东魏在这一时间段内反而置身于事外。
既然河南方面暂不可图,于是高澄便又下令以司空可朱浑元为洛州刺史,率领撤回人马中一部西去进据虎牢,伺机夺回河阳二城。
与此同时,高澄也打算离开邺城、返回晋阳正式为父亲高欢发丧。高王死讯已经隐瞒了长达将近半年的时间,到如今已经越来越多人都已知晓,只是一直还没有正式公告发丧。
原本高澄是打算内外危机全都解决干净再以胜利者的姿态为父发丧,但见短时间内情况怕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善,再拖下去也只会让人情不安、增加他在伦理上遭受的诟病。
所以选择此际公告父亲的死讯,他再名正言顺的接掌高王的权势地位,于下可收哀兵之效、使将士用命,于上也能明确上下名分,使诸下属不敢再阳奉阴违。
正当东魏方面调整步调,为收回河阳城而蓄力准备的时候,作为连克河阳二城的西魏功臣李泰也正被勒令速速撤离河阳,将两城城防拱手让给后路援军。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手机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