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不管多么悲伤和心酸的事,也绝对不会像律师的台词一般,大声为自己加以争辩。
遇到烦心事了,弥生小姐只会躲在昏黄的灯影下,口中吟着“如今想起半七君”之类哀伤的诗词,蜷曲着自己没力的身子,默然沉郁,日渐消瘦。
这种日本女子之美,其实和中国宋朝以后对女性之美最推崇的部分如出一辙。
在先秦时代,人们认为天然朴素的女子是最美的。
所谓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讲的就是长着一张清纯脸,没有过多打扮的女人才是美丽的。而且那会的女子,多要从事生产劳动,否则再美都不会被世人所称赞,诗经和乐府诗歌里,都有不少赞颂劳动女子之美的作品。
到了秦汉时代,人们认为能歌善舞,端庄柔媚的女性才是最美的。
审美的变革,和时代背景是离不开的。
先秦时代生产力不高,所以女子要从事生产,否则会招来厌恶;而到了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有所提高的秦汉时代,对于美女的标准,多了些才艺上要求。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于女子的才气要求更盛。
那个年代,佛教玄学横行,建安文学璀璨鼎盛;生在这个时代美女不但要有姿色,还要有才气,有气质才行,不然就只是一副无趣的皮囊。
隋唐盛世的年代,生活水平相对富足,女性便以丰腴为美。
比如说杨贵妃吧,就是微胖中的天花板,身材丰腴肥美,面颊丰满圆润……
然而,相较于前朝各种充满活力的不同风格的审美,古代中国对于女性之美的标准,从宋元时代开始断崖式的下跌。
简单点说就是,理学兴盛和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的社会变化,使得审美倒退,女性被严重地束缚了起来。
宋朝开始出现女子以纤弱为美的论调,并且已经开始缠足,就连苏轼辛弃疾等大文人都对这种畸形的审美趋之若鹜。
宋朝唯一还能称赞的地方,就是好歹还认为女子要有才有德才美。
而到了明清时代,女子的才学就不再被人所重视了,“无才便是德”更是被绝大部分人曲解和推广,成为了一种对女性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压迫。
贞洁牌坊要大,三寸金莲要小;
有了这两点,然后才开始看你的高矮肥瘦,看你的五官样貌,不得不说这是对女性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
在宋朝之后的中国审美观里,女子就该受了委屈也不能说出来,只能暗自垂泪感怀悲伤,偏偏人们还称赞这种的“烦愁海棠雨,幽怨柳条风”的风情。
在文人们看来,淡泊、可怜和纤弱以及思想虚幻莫非是一种诗趣不成?
橘清显研究东方美学的时候,曾经深入研究过这些理论。
回到日本这边,在德川幕府时代,以父系家长专制为特征的封建家族制度达到最鼎盛的时期,“男尊女卑”是这套家族制度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