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媺娖回归后的头一次武英殿会议所提五件事都是大事,当然不可能在一天之内议好。
除了第一件事是纯粹的通知,其他四件事要施行都是需要军务院或内阁商议出详细计划的。
当所有的事都初步计议好,已经是大半个月后了。
昭武十七年五月十六日,大明帝国秘书处秘书郑森得加鸿庐寺外交大使之衔,被昭武大皇帝委任为出使西洋诸国使团之主使。
另有鸿庐寺外交副使邝露、外交公使阎尔梅,被委任为使团副使。
随后,一支五百多人的使团便离开南京,由青龙营派战舰护送至南海省。
在南海省,使团将汇合南洋第三舰队及西洋第一舰队,组成一支两万多人的庞大队伍前往西洋。
与此同时,朱媺娖所定下的另外三件事也在有条不紊地施行。
地方各级官府都在向礼部提学司申报成立大学,较低的高中、初中、小学则由地方上的提学衙门负责审核、批准。
有些地方官员脑子很灵活,发现公款中的教育款项不足以建立较多的学校,便发动民间商贾、士绅,申请建立私人学校。
提学司经过商议后,决定允许地方拥有一定数量的小学、初中两级私人学校。
至于高中、大学,目前仍旧完全由官府办理。
不过,对地方建立私人性质的职业学校条件却放得较宽,鼓励民间兴办职业学校的意思很明显。
一时间,许多在政治、商业方面敏锐的富豪纷纷出钱建立各种职业学校。一则是希望尽快培养出专才,供自家工厂、商号使用;二则便是希望瓜分职业教学这块蛋糕。
私人性质的小学、初中、职业学校大量涌现,难免会出现一些乱象。目前各地官府本着扶持的态度,都没有进行严厉管束......京城变成了废物。
朱媺娖在时,其实完全可以保证禁卫军战斗力。所以,这番改变,其实是为将来朱和尘统治大明帝国是做的准备。
这十万禁卫军,永远都是大明最先换装正式装备的。至于御林军,则会使用一些其他军队不会使用的秘密武器,战斗力更强。
有这十几万强军在,再加上边防军、卫戍军不可能一下子全都叛变,足以保证朱和尘及后面好几代大明皇帝的统治稳固。
因为如今大明帝国足有三十三省交趾之后,新增沧南、北海两省,所以边防军同样扩编,增加为二十八个师。
卫戍军则是进一步减少。
大明帝国内地各省,除了南直隶、北直隶、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位比较重要,或是境内仍有土司势力残留的身份外,基本都没有驻扎一整个师的卫戍军,而是改成了独立团。
少则一个独立团,多则两个独立团。
为由边省、直隶等重要身份,才会安排师级编制的卫戍军。
不过在边省,实际以边防军为主;在直隶,则以禁卫军、边军为主。
卫戍军仍是辅助角色。
唯有在南海、缅甸、沧南、交趾、西域几省,卫戍军责任与任务稍微重一些。
所以,即便大明目前有三十三省,且一些省还特别大,可以守卫地方为主要责任的卫戍军在昭武十七年这次整编后,却仅有53万。
也即是说,改革后的大明陆军四大序列,御林军、禁卫军、边防军、卫戍军,加在一起,也不足一百万!
这对一个偌大的帝国来说,似乎有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