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朱棣对于王安石的“青苗法”,也算得上熟知了。
其核心极为简单。
便是大宋官府主动将一些粮食、或者钱财,借给百姓,等到夏收或者秋收的时候,再由官府收取利息和本金。
这种“借贷方式”,也不是王安石首创,只能算是改进。
而且朱棣还记得。
王安石施行青苗法的前提,也不是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在此之前,他任职知县的时候就亲自施行过,不仅仅是他,还有好几位官员共同推行。
结果是显然意见的好。
但后来……在朝臣都骂“奸相乱国”的时候,青苗法就是攻击王安石新政的根本!
而此时。
“满盘皆输?老丈,你说本官想出来的这法令,还有什么弊端不成?”
“这本来就是为了安抚百姓,帮助百姓度过当下灾情的善举,如何能出恶果?”
此时。
年轻的王安石并不相信,他疑惑的看向面前的老者,期待对方的理由。
“你在鄞县这里施政,这里仅仅一县之地,你可以清晰的看到政令发布的过程,监督官吏的作为,甚至亲自考察民间,如果他们一直坚决的按照你的想法来,这里又没有阻碍力量,当然施行的很稳。”
“但如果遍及全国,你能保证每一个官吏,都能认真而负责的执行你的政令?”
“此法颁布,以富国为前提,若是有各地官员为了成绩,而强迫让百姓借贷,它的出现,到时候怕不再是善举,而是剥削百姓的又一恶举!”
“还有……民间高利借贷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会甘愿坐以待毙?”
“更进一步,如果这些人再和当地士族联合,甚至官府联合,借助朝廷的命令,扩大规模,增高利率,到时候这法令,又是为谁而准备的?”
年轻的知县听到后,先是逐渐睁大眼睛,认同点头。
随后蹙眉沉思。
不一会儿。
王介甫便挺直身躯,对着面前的老者躬身一礼。
“感谢老先生赐教,介甫谨记今日之谈。”
他话锋一转。
“但,如果因为惧怕这些就不去施行,大宋真正有困难的百姓,难道要去民间的士绅豪族借贷高额钱粮,然后等到还不上了,再卖田卖房,屈身为婢?”
“官府不出手,难道等着这些富户,大发慈悲?”
“实不相瞒,介甫已经联合多位好友,共同推行。”
“若有成绩,来日介甫身列朝中,若为宰辅,当推行天下!”
“至于先生今日之告诫,介甫定会探寻解决之策。”
话音落下。
这位年轻气盛的知县,就这么离开了。
他性格天生执拗,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就算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他从不锦衣玉食,也没有奢华温暖的官轿,就穿着布衣,踩着布鞋,大踏步的离开……
短短瞬息,四年即过……
朱棣却感觉,只是恍了个神,他很快明白,这是梦境加快了时间流速。
“老先生,我也要离开了。”
自从四年前,王介甫在这里得到点拨之后,就开始称呼老者为“老先生”。
而让王介甫意外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