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但“蛊”为什么是“元亨”的好事情呢?看虞翻的注释,等于什么也没解释出来,即说了等于白说,反而更加迷惑。
而伏曼容的注释是“蛊,惑乱也。万事从惑而起,故以蛊为事也。”
伏曼容倒是从“蛊”字上去解释字意,也算是纯义理易学,而不杂“象数”,是难能可贵的。并且伏曼容注释也不错,也是遵循了《易传·序卦》里说的“蛊者,事也”的说法,但伏曼容并末对“元亨”做出注释。
李鼎祚的“案”说里对“蛊”的注释,也不为过,是引经据典对“蛊”意的阐述而不杂“象数”。“蛊”本义是指蛀虫、害人的邪术,即蛊惑人心。但《周易·蛊》文里是指“事业”,即父业来讲的。
我们再看虞翻对最后爻辞“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注释。
对“不事王侯”虞翻的注释是:“泰乾为王,坤为事。应在于三。震为侯,坤象不见,故"不事王侯"”。
所谓《蛊》卦里八卦是“巽下艮上”,即属八卦里的《巽》卦与《艮》,也各有取象内容。可虞翻注释里出现的卦名称并不是《蛊》里“巽下艮上”的八卦名称。这些卦名称又是如何来的呢?虞翻说的“泰乾为王,坤为事”里的《泰》卦是从“汉象数”里的十二月消息卦里的来历,因《蛊》卦又是从《泰》卦符号转弯抹角转来的,《泰》卦符号里有所谓八卦里的《乾》与《坤》卦符号组成的。虞翻又说的“震为侯,坤象不见”里的《震》卦,自然是从《蛊》卦符号里看出的八卦符号之一《震》卦。虞翻就从“汉象数”易说里的诸卦之说而转轴子到“故"不事王侯"”。到底“不事王侯”是什么意思,虞翻拐弯抹角了一大圈,等于什么也没有说。
最后虞翻对“高尚其事”的注释是:“谓五已变,《巽》为高,《艮》阳升在《坤》上,故"高尚其事"”。虞翻这说法,依然是个转轴子说法模式。
而“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在《周易·蛊》里其意就是“不谋取王侯的地位,敬重与崇尚所继承的父业”,而虞翻注释的是什么呢?难道这就是古人的“易学”吗?
3、附录:
(1)附录《周易·蛊》历史上的三种不同文本
①《周易·蛊》原创文本格式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干母之蛊,不可贞。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裕父之蛊,往见吝。干父之蛊,用誉。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②《周易·蛊》春秋文本格式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大畜: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艮:干母之蛊,不可贞。
()蒙: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鼎:裕父之蛊,往见吝。
()巽:干父之蛊,用誉。
()升: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③今本《周易·蛊》内容格式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上九:不事王候,高尚其事。
(2)附录《周易·蛊》原创文章译解
(原文)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干母之蛊,不可贞。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裕父之蛊,往见吝。干父之蛊,用誉。不事王候,高尚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