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总厂里对技术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的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了。特别是新扩改后,各种条件都比原来好了很多,更有条件搞创新了。
总厂对科技创新的推行向来都是非常给力的。对于那些做得好的科技创新,总厂甚至会用发明者的名字来命名这项创新,并报送更高一级的部门。象几年前就曾用工人的名字命名了“某某操作法”,这种做法向全厂的员表明了总厂对科技创新的态度,产生了强烈反响。举例来说,假如顺子能发明个什么操作,那肯定厂里也会命名个“顺子操作法”。
对于顺子他们这样好几千人的大厂来说,涉及到大大小小几十种基础产品。自然每年的技改什么的也是特别多的。从总厂开始,到分厂,到工序,科技处都会指导每个分厂每个工序每个岗位去琢磨一下如何去做技术改造,务求弄出点新技术新改造来。在这些技术改造中,有的确实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有的却不一定了。
老同学智承曾经跟顺子讲过一个他们那分厂的技改的例子。
那时他们分厂里设备组做一个设备的革新,按照设备组的设想还是不错的。他们那里有一个条件比较恶劣的熔铸岗位,当金属熔铸成锭时,要进行表面处理的,不然外观规格就达不到要求的。那熔铸岗位平时是通过人工在热熔的状态下对氧化膜进行扒除的。说起来这种事情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但当面对着高温的生产条件,工作条件就变得恶劣起来了。这是属于设备的问题,于是设备组便报了个技改项目,试图通过机械设备模仿人工来完成这个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他们设备组的人员开始申报技改项目了。但他们不曾想到,在平时的人工作业的时候,操作人员是可以凭借经验来做出判断与调整的。可是一旦换成了机械,就没有了这个判断能力了,试验并不成功。试了很多次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到后来科技处要验收项目了,为了保证验收成功,设备组的相关人员在机械作业后又加了一道打磨的工序,并调整了生产流程。这样一来,非但没有减轻员工的工作量,反面增加了新的设备,增加了维护人员。让人员更加紧张,一线工人意见很大。最后,验收是通过了,而事实是让工人们更辛苦,更累了。当验收期过完了,员工自发地恢复成原来的工序。
顺子觉得技改如果做成这样,那还不如不做。有时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的。
铜分厂的技术改造是由技术组高工负责的。当他看着别的分厂搞创新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高工心里的压力不轻了。高工心里想:”如果再不弄点创新出来,到总厂去开会都会特别没面子了。“于是他找到了顺子,他觉得顺子这个工序最有技术含量,也应该最容易出成果。
于是高工去找顺子了。
“现在厂里掀起了科技创新的新高潮,你这工序是不是也可考虑一下?”高工跟顺子商量起来。
“技术改造是重要的,咱正好借这个机会也好好清理一下那些流程上的问题点。之前改造的澄清槽流程我觉得可以报。你给我几天时间,让我再找找别的工艺来做优化。”顺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