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直到我写这本回忆录的前几年,老爸已经65岁左右了,他还在家门口的广场上和另一个老头打架,把人家打伤了,结果被公安局给薅了去,你说这事儿奇葩不?
幸运的是,老头在公安局里,和被打的老头达成了和解,赔了点钱,幸运啊幸运啊,这年头打架,不赔个几万,不进去蹲个行政治安拘留,都是无比幸运的事,老爸的最后一次打架居然赔了点钱就放出来了,这也证明他的运气也确实不错,就像我第二期说的,他也算个天选之子。
最后是我去把他老人家给领出来的。进公安局的时候公安员问我,你是打人老头的儿子,还是被打老头的儿子?我自豪的回答,应该是打人老头的儿子吧。哈哈哈哈哈……
差一点老头就晚节不保了,不过即便是这样,他在公安局又是录指纹,又是拍照的,留下了案底。嗯,六十多岁打架斗殴,留个案底,很牛逼啊。
刚刚说的,老爸打遍油田无敌手是吧,但是很快,他就要换个地方打架了。
这时候差不多是1988年,1989年的样子,具体哪年我记不清了,我是回NJ市上的小学,那说明应该是在1988年左右吧,这时候,老爸动了回南京的心思了。
在很早的时候,计划经济,国营单位之间是存在工作调动这个说法的,就是一个工人,可以从一个单位调动到另一个单位,我母亲从油田的石油工人调动回了栖霞的食品公司,靠的就是这个政策。
我爸这时候也三十出头了嘛,和老妈长期两地分居,不太合适,所以老爸也想调动回南京。
但是这时候政策变了,计划经济的尾声了,工作单位之间调动的窗口快要关死了,当然我爸不可能未卜先知,他还不知道这个窗口快要关闭的事情,不过幸运的是,他很及时的向单位提出了调动的申请。
虽然工作调动的窗口还没完全关闭,但是这时候的工作调动,已经卡的越来越紧了。
最初的工作调动,只要组织批准,另一头的单位愿意要你,你是可以单方面调动过去的,就像我妈那样,单方面从油田调回食品公司。
但是到我爸这会儿,工作调动这个政策都快消失了,所以卡的特别严,当时的要求是,不仅仅要两边组织同意你调动,相对应的,还要刚刚好,另外一边的单位,有人想调到你这边来,两边各有一个人对调,这个工作调动才能成立。
但是上哪儿去找愿意和我爸对调的人呢?
一边是苏北油田,工作条件艰苦,远离大城市。
另一边是大城市,生活条件优越,当然当时还是计划经济尾声,所以大城市机会多这种事情,看起来还不明显,不过在我看来,就算是计划经济时期,大城市的机会应该也会比苏北油田那样的地方多一些吧。
不知道当时的人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照理说,这个工作调动,必须对调的政策,应该就把我爸的工作调动给卡死了才对。
结果命运就是很有意思啊,刚巧就有那么一个人,在南汽,也就是南京汽车制造厂的职工,想调动了。这个职工老家是苏北油田这边的,他年纪比我的父亲大得多,儿子好像是高中毕业,应该参加工作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儿子没找到单位接收,这个老职工对此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