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见籽不顾苗儿。这是庄稼人的口头禅,也是庄稼人的种地理念。大麦收到场里,全队的社员一连打场几天,这才把扬干净的大麦收进麦囤里。今年的大麦丰收,足有两万斤。下面开始收割扁豆,就是那种紫色的小扁豆,主要是作饲料用。这种东西的产量不高,比不上大麦的产量。那时候的种子都不过关,就是小麦,好收成也不过是三到五百斤。不像现在的产量,黄河滩里的小麦,平均能达到亩产一千二百斤。凤兰领着全队的男女社员,来到扁豆地里,风卷残云一般,一天就把那十几亩扁豆收到了场里。这种作物,拉到场里晒干了,用桑杈木锨等农具把豆子捶出来,不用石磙来碾。和黄豆一样,用石磙容易把豆子碾烂了。收割了这些早熟的庄稼,就开始种玉米黄豆高粱等作物。
大队办企业的事情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木器加工厂是铁定下来要办的,这个项目已经向公社书记汇报过,书记对袁场村的行动大加赞赏。他在全公社的村级干部大会上表扬了袁志豪和袁国林。反复强调,全公社十几个行政村都要向袁场村看齐。书记还提出来,要到袁场去参观学习,都去取经。这一下弄得袁志豪和袁国林骑虎难下。八字还没有一撇,这边就叫去参观学习,这不是强赶鸭子上架嘛。那就抓紧往前赶,把计划往前提,手头没有钱,就把木工电锯电刨等先赊回来。信用社那里的贷款还没有批下来,袁志豪和袁国林几乎天天到公社那里去请客。大队没有钱,袁国林和袁志豪把家里的钱拿出来用了。最后,信用社最后还算给面子,两万块钱批下来了。实际上到手的只有一万八千不足,那两千多都花进去了。回到村里以后,把村里那几个木工叫到大队部后边的大厂房里,就算是木器加工厂开业了。还把袁国林封了个厂长,还设了会计。员工一共有四人,都是村里的老木工。去的时候,各自带着工具。待遇也算不错,撵上民办教师的待遇。除了每天记十分,还有补助费。把人叫过去了,也不能叫闲着,暂时没有订单,就先拿自己学校开刀。袁国林厂长到县物资局买回来一些低价木材,大多数都是山料。那时候是计划经济,买木材买柴油买自行车买面粉等都分高低价。只要能找到一个在县政府或者是在某局委干事儿的,批个条子,就能拿到便宜东西。袁国林的一个远房表弟在物资局办公室看电话,和领导关系不错,就找领导批了条子,把一车木料低价买出来,拉回到大队木器厂。把学校里的课桌凳一统计,就开始做起来。这些都是做工很简单的家具,厂里又有带锯电刨电钻等电动木工工具,这就刺刺拉拉,呼呼通通,嘁哩喀喳地干了起来。趁着这个时候,袁志豪到公社一汇报,南岗公社书记就带着全公社各大队的干部来参观了。参观以后,袁志豪还做了典型发言。最后,书记同志还做了总结,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袁国林一直后悔不应该到大队去当村长,更后悔不该建议贷款办这个木器厂。这下可真成了“气爷”了。等那些参观的人们走后,老头气得坐下来直喘粗气。下面该怎么办呢?仅仅袁场小学的几十张课桌做完,那些木料也就用得差不多了。下面再去买木料,钱从哪里来呢?订单从哪里来呢?俩人坐下来开始开愁。
袁志豪说:“这不中啊国林叔,下面还得去定活,咱到其它各庄找找支书村长吧,争取把他们各庄学校的桌子都换上新咧,这样咱就不会停产了。”
袁国林说:“是那呀,各大队都缺钱,咱做好了送过去,他们不给咱钱,最后不还是咱摔老盆哪?问题是咱们厂里这一批木料用完了就没钱进料了。就是有订单也做不成啊。”
袁志豪说:“不要紧,只要咱们把东西给他送去了,他不给咱钱,到时候咱堵住他的门要,我就不信了他敢不给。再说了,咱们的生意一红火,咱庄的人就敢往厂里投资了。眼下只能是走一步说一步,不能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