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这种不断的探索和反思里,我将自己很大部分精力聚焦于内心对现实世界根源性问题的思索。
我有一个梦想:
希冀踩着时代的音律,捋一捋每一代人青春年华的音线谱,感受那些鲜活的生命跳动的脉搏,倾听每个人对于青春的诠释和烦恼。
————————————
当翻开纸质书的扉页,如同正在与一位位永载史册的思想家对话。
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王阳明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
阅读,是作者与读者的一次合谋。
遇到一本灵魂契合,价值交融的书籍不亚于找到一位“红颜易得,知音难觅”的知心人。
随着这种交融的进一步加深,你不自禁地去膜拜它,模仿它,鉴赏它,最后批判它。
我要说,一本书,一位作家,他的思想,要是你永远在他的光环下仰望他,那么你就陷入了深渊,陷入了宗教式的崇拜。
科学与理论,绝不能一成不变,照例执行或者一味照搬原抄。
前人的著作应该是你积累成山,步步上升的阶梯和踏脚石。就如那句话“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世界。”
辩证法与批判理论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个体都是不可或缺的思维概念。如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所说: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中必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即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唯物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是对旧事物的有限保留和对新事物的创新发展。
我们参与阅读,与大师交流,不能顶礼膜拜,务必时刻抱着“扬弃”的批判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创新性的思考和理性独立的判断
————————————
记录青春,文学创作不失为最有用的形式。
议论文体显得干硬,死板,呆滞;说明文体显得单调,无聊,甚至毫无生趣。
现在我们属于一个不同文学的时代,现在的文学更加轻率,浮躁,枯燥。文学渐渐成为一个个趣味话题,谈文学渐渐成为评论文学。
这样的文学僵直硬化,比肾结石还不堪。务必要联系实践,深入生活,注重观察,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特征的佳作。
文学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关现实世界,有关隐秘规律,时空,事件,生命活动的话题,一个从古至今,从生到死的话题,一个人们反复而反复提起,反复而反复更新的话题。
如此概括的原因,在于我们与世界产生联系的方式一直在一些力的推动下改变。
————————————
这让我想念起了自己的祖父。那个犟老头,直到离世,也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衷。
记得初中时代,父亲准备修缮房屋。清理后院,修筑厨房,房屋吊顶,这些繁重的小工程,对全家人来讲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改革。父母在外,一切工作都由祖父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