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漳州古家。
古仲仁之前就说起,古家有着冶铁生意。
问题是,如果按照元朝法令,这可是不允许的。
古家为什么会有呢?
当然是私炼。
再说钢铁产量目标。#br......r#这也是之前有所商议的。
朱塬一开始是希望未来三年达到1000万斤级别,最好能冲刺2000万斤,也就是宋时的巅峰。
不过,后面一半,并没有正式列入。
书面上就只定了1000万斤。
还是为了给将来留下惊喜空间。
关于钢铁和煤炭,众人也都没什么意见,之前提起的,短期内钢铁产量提升,可能造成囤积朽坏,问题也已经解决,补贴屯田,补贴农户,最终转化成生产力。
再然后。
第五个:人口和土地登记。
这一点,朱塬在明州已经做过尝试,并且,山东也已经展开了按照朱塬给出全新标准的土地登记。
不过,人口和土地的登记,在朱塬看来,属于一项需要长期反复进行的基础国策。
曾经开国之初,老朱其实做的非常好,只是后代子孙完全没用好后湖黄册库这个利器。
这一次,当然要用好。
怎么用?
这又要涉及到朱塬的经济之学,关于分配一项,‘地域层面的资源分配’,其中,可是包括‘人力资源’的。
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既能够提高生产,也能够促进分配。
简单聊过几句,吏部尚书杨宪这一次开了口:“主上,人口登记或还没甚么,这土地登记……臣只觉得,北方各地才刚刚收复,只怕地方上会趁着局势未稳记载不明,将本该是官有或他人的土地侵占为私人。”
杨宪这话开口,会议室内,几人的目光不由瞄向李善长。
当下在山东已经展开了土地登记的团队,是李善长派出的,而且,土地登记中的存在的问题,即使是老朱,也肯定一清二楚。
杨宪这么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br......r#老朱这次没有再下意识看向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
这个问题,私下聊过。
没什么太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朱塬也给出了思路,将来……大明肯定要逐步实行摊丁入亩的,也就是说,免除人头税,直接按照土地面积收费,谁家的土地多,交税就要多。
那么,现在多占了土地的富户,将来肯定也要多交税。
如果采取隐匿等方式逃避赋税,同样能够解决。
隐匿的土地,那肯定就不是你的。
没为官有。
当然了,这件事的前提,还有一个,就是要做到‘士绅一体纳粮’,嗯,甚至是皇族,将来也必须纳粮。
谁也逃不掉,没有了那么多灰色地带,事情解决起来,也会更容易。
当下,老朱却没有解释这些,只是收起表情,语气严厉道:“这登记了,也不是就朝廷完全认下了,将来还是要仔仔细细反复核查的,若有查出肆意侵占,必要从重处置,还有那经办官员,也不能饶了。”
老朱这话出口,李善长不由眯了眯眼睛,微微低头。
杨宪附和着点头,没再多说。
于是,又简单聊了一些,这一项敲定,议题也来到最后。
第六个:教育。
这主要包括两件事,一个是在大明全国范围内设置小中大等各个层级的学校,另外一个,则是按照小学、中学、大学的顺序,编撰相应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