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和老头不错,还因为一件事儿。有一年冬天,我在XXX办上班,还没转正。早上刮起了大风,我推车刚出来,车胎瘪了。对面的车铺,每天老头就坐在门口修车,那天却连个人影儿也没有。这么大风,我想老头不会来了吧?可这会儿去坐公共汽车,时间卡的不对了,一准迟到。我想试试运气,还是把车推到了车铺门口。东倒西歪的小铺,门上没上锁,我心里有了一线希望。我推开门,看见老头在里边正白嘴儿喝着小半瓶白酒。那会儿,我和老头还不熟。我说,这么大风,天这么冷,你怎么不回家?老头说,老婆爱唠叨,没完没了的,小孩儿闹,鸡飞狗跳的,整天在一块儿,呆着没事儿,就想找岔儿吵架。白天上班就好了,晚上回去还挺亲热,谁愿意老呕气呢。老头说着,看了一眼我的车,又问,忙不忙?我说,正想上班,迟到了扣奖金。又说,这天儿,能行吗?老头喷着酒气凑到我耳边,说,怎么不行?熟人吗。我听了激动不己。就像我去“XXX办”的时候一样。那会儿想,“XXX办”都是干部编制,我一个工人,能行吗?吴氏说,托人找的上边的头儿,怎么不行?熟人吗。想到能赢得别人惠顾的确让人激动,为这事儿,我对老头有了好感。再说,那会儿,我和吴氏经营伊始,正满目春光,看苍蝇都是双眼皮儿,更别说大风天,破例给我修车的老头啦。后来,“XXX办”有了班车,我抛弃了我那辆自行车。最近,我无意中发现,它竟然还在我住的楼下的车棚里,满是灰土,在所有自行车当中,破得更加出类拔萃了。我不用再修车以后,出来进去还和老头打招呼,偶尔也聊两句。总的说来,我和老头不错。
早市上,还有一些面孔我看着眼熟。都是我住的那座塔楼里的邻居。一个是退休的老工人,手里提着菜篮和几个老太太站在那儿,正在切磋锅塌豆腐的作法。据说,他儿女都大了,分出去住了。他整天琢磨烹调。每天晚上都盼着儿女能带着孙子孙女来吃饭,有一个不来他就难受。每天为了这顿饭绞尽了脑汁。还有一个面熟的,是某研究所的女处长,正站在鱼摊前面一动不动地看小贩卖活鱼,我转一圈儿回来了,她还站在那儿,光看不买。不知练的是哪路功夫。据说,她家别的荤菜不吃,就吃鱼。女处长每天早上,都去买活鱼,然后才去上班。这会儿,看着她在那儿犯愣,不知在想什么。
第一天去早市,很让我失望。没错,光顾早市的女性居多,这跟常茂说的没出入,但年龄段偏高,高得没法将就。能引起我欲望的年轻的女性,一个也没看到,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我发誓不再去了。可第二天,又鬼使神差地去了。接着是第三天,第四天……到后来,连自己也奇怪,怎么每天成了习惯了?认识的还是那些人。修车的张老头,逢人就切磋烹饪的老工人,买活鱼的女处长,后来我知道了,她每天都等在鱼摊上,买刚咽气的活鱼,可以便宜好几毛钱,一天几毛钱,十天几块钱,一个月下来,一年下来呢。她的帐算得很科学。这里听到的实话比别的地方多。其实一句实话都没有。可人们都不急不恼的,比赛着说不是实话的实话,就像作智力游戏,心平气和,各得其所。实在不行,还有裁判——市场协管员从中定夺。我在早市上耳朵里灌满了这些动人的实话。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