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隋国国君为了再可靠一些,还是继续命人用殷商传统的龟甲占卜。
龟甲占得:西邻为虎,东邻为肉。
也就是说楚国西面的邻国秦国是虎,东面的邻国吴国只是案板上的鱼肉。
这龟甲占卜与蓍草占卜,结果基本一致,群臣也就没什么话了,于是隋国国君心里有了主意。
命使者回信给伍子胥,信里大致意思就是说:楚昭王真不在隋国啊,肯定是有心人为了坑我隋国,或者是就是楚昭王,他故意放的烟雾弹,栽赃诬陷我隋国。
如果人真在我隋国的话,我又岂敢不交人云云…
其言辞之恳切,态度极其谦卑。
本来伍子胥得到这消息,也仅仅是捕风捉影,没有什么真凭实据,看过信后,伍子胥便撤兵解围了。
再往北,便是郑国了,这郑国在春秋初期可是威风一时,郑庄公寤生,从出生起,这名字便极其附有传奇色彩。
寤生,勿生。
春秋小霸王郑庄公寤生,若不是割了周王室麦子,还与周天子互相质子。
而是学学后来的齐桓公,尊王攘夷的话,说不定他才是春秋首霸。
而先前楚国令尹囊瓦兵败,也是逃到了郑国。
伍子胥与郑国还有旧恨呢,楚国前世子建,便是死在了郑国。
话说19年前,是时,郑上卿公孙侨新卒,郑定公不胜痛悼。素知伍员乃三代忠臣之后,英雄无比,况且,当时晋、郑方睦,与楚为仇,闻世子建之来,甚喜,派官员致馆,厚其饮食。
世子建与伍员每见郑定公,必哭诉其冤情。郑定公曰:“郑国微兵寡将,不足用也。你欲报仇,何不谋之于晋?”
世子建留伍员于郑,亲往晋国,见晋顷公。晋顷公叩问备细,送居馆驿,召六卿共议伐楚之事。那六卿为:魏舒、赵鞅、韩不信、士鞅、荀寅、荀跞。斯时六卿用事,各不相下,君弱臣强,顷公不能自专。
荀寅好赂尤甚。郑子产当国,执礼相抗,晋卿畏之。及游吉代为执政,荀寅私遣人求贿于游吉,游吉不从,由是,荀寅有恨郑之心。
大致就是:19年前,伍子胥带着世子建跑到了郑国,郑国太弱小,没能力帮世子建,就建议他去晋国求助。
晋楚本就是死对头,晋国六卿中的荀寅还对郑国怀恨在心,就给世子建出馊主意:让他谋夺郑国后,晋国再在后面暗中相助,帮世子建徐徐图谋楚国。
世子建心动了,回来后听不进伍子胥的劝告,结果事败,被杀死在了郑国。
伍子胥只带着世子建的儿子:王孙胜,辗转逃到了吴国。
这新仇加旧恨,于是伍子胥便带兵围了郑国都城:新郑。
楚昭王正藏在隋国呢,郑国拿什么交人?
只有一个楚国令尹囊瓦,可是交出囊瓦后,伍子胥还不肯退兵,仍旧管郑国要楚王。
新郑被围,郑国军民以及国君无不人心惶惶,开出爵位封赏,招贤纳士。
后来还是一个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少年人站了出来。
问郑国国君要了一支船桨后,便独自下城,去了伍子胥大军。
原来这少年的祖父,曾是帮助过伍子胥逃至吴国的恩人,伍子胥为了报恩,便同意退兵,成就了这少年人的功名。
幸好工赐没看到这一段,这少年人的装束,他太熟悉了,恐怕又会忍不住往公子季札身上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