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脚下的跳岩于成年人来说算不得什么难事,可对三岁的玉米而言却是极难征服的。我伸出双手将他抱在怀中,跟着白菜小心翼翼地在岩石上挪动着步伐,若是稍有行差踏错,便会直接掉入河中。沱江这一段的水位很浅,虽不会对游客造成什么危险,但坠入其中却免不了弄湿一身衣裳,我自然还是谨慎些好。
经跳岩西渡沱江,我们来到了北门古城墙脚下。依沱江而建的城墙系由当地出产的红色砂岩石条砌筑,表面的红色历经风雨仍未褪去当年的鲜艳。石块接缝的地方,虽已被一些肥厚的青苔早早地覆盖去,却仍躲不掉被杂草侵占的命运。正是这攀附生长着的几株蕨类,才让城墙沉淀出古朴的痕迹。
拾阶而上,此时城墙上已拥挤着不少专注于拍照的游客。面向沱江的女墙上,规则地留有一孔孔方形垛口,是古时守城士兵瞭望敌情与迎敌射击所用。只是这些冷兵器时代军事上的智慧结晶,在如今的太平盛世里,怕是派不上什么用场了。城墙的排水口,嵌有一对石刻龙头,每每有水排出,便如同二龙吐水一样活灵活现。略显另类的是,它们张开的口中竟露出一排人类般整齐的牙齿,多少有些令人忍俊不禁。
与城墙相连的是古城北门城楼,这是凤凰现存的两座古城楼之一。城楼是以城墙为基础,在红色石条上用青砖再垒出一座双层的重檐歇山顶建筑。其下不过四人宽的拱门内,两扇大开的被铆有铁皮的厚重木门早已残破不堪。门洞靠墙处摆放有两排条石凳,上方嵌着一块刻有“璧辉门”字样的光滑红色石匾。石匾在往上的几块石砖,雕刻着几幅难以名状的浮雕,浮雕已被岁月磨平了了棱角,让人看不清楚它在表达些什么。
登上城楼,玉米险些被地面上凹凸不平的石板绊了一个跟头。城楼外侧的圆木柱子并未进行过打磨,从其表面黑得发亮的颜色不难判断,它们当初一定经历过烟熏火燎的碳化处理,否则怎会如此坚固耐久。而内侧的格子木门,在建造初期受到的待遇规格显然高得多。它们看起来全部出自本事不低的木匠之手,只不过精致的漆面早已在历史长河里磨损殆尽,显得饱经沧桑。
从北门城楼沿着城墙向前,便能一路走到东门城楼所在的位置。可我们并未向其他游客一样继续在城墙上漫步,而是转由登瀛街来到位于中营街上的沈从文故居。世人了解到凤凰古城,多是从沈从文开始,我与白菜也不例外。既然现在来到他书中所绘的边城,自当要来缅怀一下这位对我们影响甚远的文史泰斗。
这是一座二进式的南方四合院,红色石砖铺就的天井四周,围绕着砖木结构的堂屋与几间厢房。房间门窗的镂空雕花依旧细腻精致,可红色的油漆面已被风雨蚀落至斑驳。可惜如今已难以寻见当年沈先生在此处长大留下的印记,只能借着被改造后的陈列室来感受他当年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