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便对李迪说道:
“此人原本姓范,字希文,先祖曾是唐朝宰相范履冰,其父曾在吴越为钱室官员。后来钱氏降我大宋,其父便病逝于任上,其母谢氏带着尚在襁褓的朱说改嫁一朱姓大户。”
柳铭章顿了顿,又接着说道:
“别的不提,单说此人不以范氏显赫之名,仅凭寒门学子身份就中了我朝进士。铭章断言,朱说他日必能登阁为相。”
看着柳铭章像个风水先生一样预言他人未来,李迪不免有些好奇这人究竟是何方神圣,暗中记下了名字。
同时也奇怪于柳铭章如此年轻,竟能随口道出朝中官员的家室背景,此等阅历,怕是累任吏部的左右侍郎也自叹不如。
见天过正午,李迪着后衙备了些饭食点心诚心相邀,还想看看眼前这个神通广大的年轻人究竟还会些什么。
虽是盛情难却,但柳铭章深知李迪那点鬼心思,正如李迪说的那样,此刻自己亦和包拯一样没有功名在身。
他的想法倒也简单:
“若是没有宋朝的高官厚禄,便是你李迪身居宰相高位,也休想白剽我柳铭章帮你调查案件。而且再说了,老子又不是没钱吃饭,可不差你这一顿!”
连连辞谢了李迪的盛情邀请,柳铭章回身走在京师街道上,不停回想着李迪说过的话,知道对方说的确实不假。
在宋朝,官员若是没能在科举考试中获得进士头衔,是不能授予九品上职位的,除非他去谄媚仁宗小皇帝,让赵祯给他赐同进士及第,这样的先例在宋朝不是没有,其中晏殊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都说宋真宗优柔寡断一无是处,时常听信奸佞小人的谗言,但在对待科举取仕的问题上,宋真宗对北宋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正是宋真宗打破了淮南淮北取仕的地域限制,才使得两浙路、福建路、江南东、西两路在未来很多年里,成为北宋出产进士最多的省份,数量一度占据全国的七成。
对于这个问题,即便是寇准也不能免俗,在晏殊少年登科被宋真宗赐同进士及第时说出“殊江外人”这样地域歧视的话来。
柳铭章知道,如果他想要在宋朝拿千万年薪,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
童生考过就是秀才,获得秀才其实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够了。
这一关柳铭章没睡醒都能考过,还真不是吹,每次背下大几万字论文他总说:“这算什么,像我这么拽的在帝都文学院里有两万多个。”
秀才考过乡试可以成为举人,举人头名被称为解元,拥有举人头衔以后可以道州官县衙充为幕府,也就是书记官主簿师爷这一类,虽然还进不了正编,却也是个铁饭碗。
要想成为地方长官,还需要通过两京的会试,在会试考中才能称为进士。
这时学子的履历才会进入吏部档案,接受吏部官员安排到地方任职,官职品阶通常为从九品至正五品。
最后优秀的进士可以参加皇帝或宰相亲自监考的殿试,殿试题目会由主考官随意出题,考生有二十四个小时的时间作答。
若是能在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真可谓是祖宗显灵,其名会永远留存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这一关柳铭章也不怕,说白了就是用古文言来写论文而已,在看过数千年王朝兴衰更迭后,他不相信以他的才学赢不了古人。
“小兔崽子,守完丧赶紧开科举吧,这种不拿工资的日子老子已经过够了!”
柳铭章在街上发出一声呐喊,顿时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