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凤凰坟 / 引子(1/3)

引子(1/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要讲述的一个家庭据说是真实存在过的。现在他们家的后人也嫁得很远了。因为城镇化的缘故,原来的村舍、竹林、田地都已经推平了。那里现在是侧对公路的居民小区,里面陈列了一幢幢的居民楼。但是这一带关于这个村子的事迹还偶然可以听到。又到了春分时节,那温暖的和风像流水般拍打我的耳朵,带着丝丝松脂味,喃喃在低语,不绝于耳地念着:“就是这儿。”。
  与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有一百年了。这个故事仍被倾诉着,每当我一个人时,余音袅袅,在心头回荡。它之所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引起我认真地思考,发出感慨,大概因为是悲剧。所以我十分想告诉大家这段流逝在无声的岁月中的故事。在记录这个故事时,由于当事人都已经不在,我无意褒贬什么,只是出自我自己对主人公的思念之情。
  说实在的,现在,大部分居民已经不知道那一块了。映入眼帘的是新的建筑和整齐划一的街道,不辨东南西北。县妇幼保健院过去是“R.S.C.”,现在是一些街道和小区,交通四通八达,个体经济繁荣。再过去,似乎无迹可寻了。一个商场的地基建在Z.G.C.,据说,有些居民的祖父母一辈在那个村子长大。
  “zhuang(四声)ga(轻声)”是方言,前几代村民不怎么说普通话,一直以来就这么口口相传,大家就这么记了。放眼望去,来来往往的人群、各式轿车、人工的绿化映入眼帘。那些整洁的街道代替了曾经的稻田、松林和鱼塘,越来越不常见到熟悉的面孔。当一个人张嘴时,他说的并不是本地话。一切都在改变。这个故事突然变得重要起来。我甚至想哭。它迫使我趁着年轻,顾不得自己胸无点墨,也奋笔疾书一番。
  第一章第一节:初次相遇
  这张照片静静地待在千里之外的某处。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才看到。照片上的她只有十七八岁,头贴向肩,捏着花枝嫣然一笑。这时她还没有背井离乡。在这以前,无论男人女人,社会上还没有外出工作的说法。如果女孩子出远门,更是要被人说闲话。可是当她长到这个年纪的时候,正好国家经济改革,鼓励外出挣钱。于是,她和姐姐就一起出去了。
  她家住在一个半山坡的竹林后边,那是一个四合院,对面、左边各有一户邻居。右边也是一间屋子,只是房主人已经搬走了,房子便用作了仓库。三户人家共用一个院子,平日要晒晒玉米、黄豆、稻谷什么的。院子很平坦。四合院边沿共有三条小径,左上、右上、右下各有一条。小径旁边的土堆很高,上面开垦了一些菜地。再往前,往下一层一层梯田,向远处望去,有的门户独占一个山头,彼此可以远远地看见。
  衣物要背下山到河里去锤洗。向下走的路蜿蜒狭窄,几乎算不上路。这是一条从坡上踏出的路,旁边的野草密密麻麻,像一层层瀑布悬挂着。在春夏两季,这些野生植物的长势很好。如果清晨走山路,露水很重,常常要打湿膝盖、裤脚。有段路要穿过竹林,爬一些土坡、踏进一些深坑,转来转去的,一路向上攀登。竹林里随处可见坚硬的、半出土的竹鞭。他们平时却背着背篓上上下下,十分敏捷。背篓里面装着玉米、南瓜、红薯、黄豆这些主食,是要去卖掉一些。再往下走路就简单一些了,田间是一条规整的路直通到公路边。
  她家里有父亲、母亲、姐姐、妹妹,一起生活着。父亲一直不满意,想要个儿子,结果妻子接连生了三个女儿。他不怎么和女儿们交谈,琢磨用某一个女儿去别人家换个儿子回来,计划没成功。等她们长大些了,他开始有招上门女婿的想法。可是,两个稍大的女儿都不愿守在家里成亲。妹妹还小,于是,他的二女儿到了这个年纪正不断地相亲,都是些勤劳肯干的小伙子。当然,做父亲的都很满意。其实,他们也很满意这个女孩儿。这些小伙子上门干活一点不偷懒,大家都以为会有好结果。女儿们却没有同意婚事。作父亲的无计可施,想留下一个男子作自己的儿子。可别人的儿子是没办法成为他的儿子的,作父亲的只好深深地遗憾、羡慕着。后来,有个军官看上了这个二女儿,最后还是走了。不是其他原因,是由于她过于羞怯,总觉得自己家太穷了,不好意思同他交谈。她见到有人来家里,就立刻躲起来了。别人不知道她的真实想法,渐渐的就放弃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