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灶一般附带着一个水箱,利用灶膛传热把水烧开。烧饭之前往里面加满水,然后盖上盖子就可以了。爷爷也曾抱怨父亲的朋友把水箱的盖子完成得敷衍潦草,只有一块四方形的铁片,中间镶着一个拱立的铁片充当扶手。水烧开后,拿起来时十分烫手。灶的侧面向内凹进去一个方形空间,顶部正中间安了一个水龙头,水咕咕沸腾时,下面的平台可以放置一个水瓶去接开水。这样,晚饭后,泡茶、洗漱都有热水了。灶的另一面放了一把小竹椅。旁边竖着一束灌木枝,都已经晒干了。地上有劈好的松树块、没用完的松针。
松树烧起来很省力,两三块就可以驾起火苗。如果是春节,连续要烧很多菜,用这种柴较方便。父亲站在那忙活几个小时,又洗又切又炒。母亲负责烧火。在柴烧断了以后,她把断柴往里挪,把最里边的火苗往中央集中,拿火钳把底层的炭灰来回拨动,这些灰就纷纷从口子漏到下面储藏室了。她又添入两根松柴,等火苗慢慢起来。她有时动手调节,有时静静看着它,让它自己烧。妈妈看着火光陷入沉思。小女孩站在她旁边时,她把她抱起来放在腿上。爸爸不在家时,(他常去郊游、喝酒。)她守在家中,养育孩子们,照看这个家。傍晚时,她坐在灶下加柴,锅里热气腾腾。她把孩子放下,起身走到锅前,掀起锅盖,看看锅里的菜,用铲子翻几下。等了一会儿,加入食盐、酱油,翻炒,盖上盖子,重新回到火光前坐下。她看着灶膛默默无语,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灶不是每个人都会操作的,有人用灶没法吃上饭。一定得独立练过,有了一回成功,以后慢慢就可以吃到热的了。首先,抓一把干燥的松针,滑一根火柴,在下面点燃。引火烧上来后,迅速放入灶里。再抓一把放进去,等火势蔓延开来。火瞬间烧得很旺时,抓准时机把灌木树枝折成几段加进去。灌木枝烧着以后,等火势渐稳,再加入大柴,摆成“个”字型,火架就搭好了。然后时不时用火钳在底部来回拨动,烧过的灰烬从几道口子倾泄到下面一层。火堆底部没有堵塞,灶膛内空气充足,火就越来越旺。至于这些炭灰,父亲专门储存起来。每当他撒完青菜、白菜籽以后,父亲担一些炭灰到地里,均匀地洒在泥土上,挑塘水轻轻浇灌。可以防虫、给土质增添无机物质。这些灰是很有用处的。
灶旁是后门。只有一扇门板,一开一合划过四分之一圆,关上后,用长方体的木栓插到另一边的孔里,外面就推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