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三章第十九节
这座是她家后院北边的屏障。东边是小路和鱼塘。南面和西面是居住的房屋。这块空间是他们的专属世界。从坡上的一条小径可以到。
小女孩有时拉着村里孩童的手把他们带上去,大家到去玩。更多时候是她自己去。上面起先是一个毛竹林。林中倒伏了一层晒干的竹枝,是卖竹子后留下的。有一些一两米高的竹笋披着完好无缺的笋壳,虽然是直立的姿态,已经萎缩发黑,可以踢倒踩倒。原来,笋长到一定高度,笋干褪去笋壳,周身会呈现纯净的嫩绿色,竹节处附着一圈白粉,十分鲜艳。然而,笋受了伤后,颜色变黄,逐渐枯萎萎缩,只是它们依然屹立不倒。
竹林左边尽头有一个草坡。草坡的右边连接灌木林。春天可以折一把映山红,也可以采到一种带刺的灌木所生的野果。它们像一颗颗小胶囊,熟了是橙红色的,是本地六种野果之一。本地话叫:“sen(一声)men(一声)jiang(一声)jiang(轻声)li(轻声)”,有的地方叫:“马奶奶果”。另外五种则是覆盆子、树莓(荆棘树生的粉红色莓球)、野栗子、野山楂、山柿子。灌木林的正下方是公路。山头上空间宽敞,阳光充足。长着松树、柏树、铁杉、枫树、白杨等一些树,秋季看起来绚丽多姿,像额头前耸立的头发。山头也布满了荆棘、杂草、映山红丛。这块区域也长着一种没有叶子的木头。它不开叉,不抽枝,根根独立。清明节前后,树皮上冒出黄色小花,几乎和桂花一模一样,整个山头飘荡着浓烈的香气。砍柴时如果夹带着这种木头回去了,烧的时候香气扑鼻。
山脚下是土地。从上到下有四层,都是爷爷的。第一层第二层在小径右侧,处在阳光中,第三层沿山脚展开,形状似不规则湖泊,四季阴凉。山侧的小径,缓缓向下蔓延,和田埂组合在一起,纵横交错。这三层爷爷分给了叔叔。在第二层菜地的左边,壁上某处有一个直径约五厘米的洞口。一只雏鸟向洞外张开大嘴,等待投食。小女孩靠近后,那个雏鸟连连后退,缩回洞里去了,再也看不见。她耳朵凑近洞口倾听,里面深处传来幽微的鸟鸣,像蹲着一只鸡雏。后来几天,里面没声音了。某天,里面爬出一条成年蜈蚣。里面的雏鸟也许长成鸟飞走了,也许已惨遭毒手了。孩子们不敢把手伸进去摸索,用棍子捣,只是洞不是直的,无法探到底。
爷爷这些地中,最底层的一块面积最大,近似一个圆形,直径约二十米。老人家用它来种红薯,有时是黄豆。收获红薯后,一部分收藏在后院壁上的洞穴里。冬季的早晨,他每顿定会在稀饭里加入红薯。由于他饮食健康,爷爷的身体十分强健,干活有力,胃口也很好。
按照气候的推进,这块地他充分利用,收完这个种那个。能收获芝麻、红豆,或者棉花。收芝麻时,他站在滚烫的日头下,带着一顶黄草帽,眼眶以下,皮肤又黑又黄。汗珠越过侧面的皱纹流下来。此时,太阳把整块地的黄土晒地发白。他赤着脚,站在其中,穿着薄薄的深色布裤,上身穿着军绿色的衬衣,里面则是一件脱棉的斑驳的旧汗衫。这件汗衫陪伴他多年,成了米黄色,脱棉的地方变成了透明的细网。秋初的日头下,他热急了,解开绿衬衣的扣子,用草帽扇扇风,继续干活。他把芝麻一棵棵拔起来,堆成一束一束。地里横七竖八地堆了很多。地中央放着一个竹圆盘,他握着几棵芝麻植株往圆盘内反复摔打。接着,芝麻籽全蹦进盘里去了。过了一会儿,他觉得燥热难耐,来到一旁靠山脚阴凉处坐下,摘下草帽扇风。后来,他又走过去摔打芝麻禾。把圆盘里的芝麻籽捧进麻袋里。黄昏时分,他扛着麻袋,提着一根锄头,往小径上走,沿山侧一路往上,走过左边这几层空间。一路上,有小青蛙在跳动,似乎受了惊扰。回到家后,爷爷放下麻袋,坐在小板凳上,往木几上的瓷杯里倒一点开水,吹一吹,呷一口热水。然后“唉嚯”喘气几声。接下来几天,他又把芝麻籽倒在圆盘里曝晒,然后就拿去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