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到了收获红豆时,也摔打豆禾,一边摘豆荚。这些豆荚拿回来暴晒几天后,自己突然张开,然后爷爷拿起来倒出红豆。收获棉花时,不用拔植株,爷爷一棵一棵摘下棉桃,然后把棉掏出来放入麻袋。母亲在地里帮助他。爷爷也卖了一些钱。
这块椭圆形的地的右上方是第三层地。彼此之间相隔有三米的坡度。侧面虽然被爷爷用镰刀割地很干净,但是布满了硬戳戳的草尖,而且它们自己又长长了。这些叶子狭窄而修长,边缘锋利无比。还有一截截圆棍灌木桩,滑下去时要划破皮肉。所以小孩子总是蹲在边沿想跳不敢跳,只得老老实实走小路。这一层是一块小型弧形的地,根据山脚的线条,爷爷加紧利用而产生的。小径围住边缘一圈。爷爷拿它来种蚕豆。第二层是四方形,在小径另一侧,见叔叔拿来种成片的蓖麻。他不在家的时候,爷爷让父亲接管,剥蓖麻然后扛回家刮皮,晒干了能卖钱。这个活自然落在母亲身上。最上面一层是个二分地,叔叔不在家,爷爷也给父亲用。母亲拿它种大白菜,后来种西瓜(或甘蔗),冬天种蒜苗、青菜。
家里的土地前前后后似乎很多。公路上有几亩稻田,松山那边有一块瓜地,门前有菜地,奶奶坟旁有桑麻地、草坡上有番薯地,祖坟那边有花生地,再加上四层土地。其实,并不算多。叔叔已从部队退伍了,他暂时在外找前程,回来后要再分一份了。如果三家人分种,要种几种作物时产量就很有限了,而且一种作物一年只出产一次,卖的钱只能保证清贫的生活。所以这些地时而分开,时而共享。竹林的笋和竹,鱼塘的鱼,山上的松树也能卖钱,这些是源源不断的资源。另外,养猪、养鸡鸭也能换钱。因此,家里生活还算能维持。
有的人家确实很苦。毕竟一块地种出的东西产量有限,而且一年出产一次,就不能再卖了。一次兑出去只有几十几百,几次卖完总共也只近千元。只有他家平日不买肉,除了油盐酱醋,不买商店里的东西,一年不停种、不停卖,精打细算,卖菜时斤斤计较,年终才能攒下三四千块钱。虽然物产丰富,饮食丰盛,卖农作物却很难富裕起来。而且,家家户户都靠这个换钱。季节到了,大家都种,价格就压低了。鱼、鸡、鸭、猪、蚕茧、竹子、木头、稻谷、蓖麻、棉花、芝麻都能补充经济。鱼、猪、稻谷是来钱最快最多的。竹子、木头来钱快,但是几年卖一次。蓖麻需要刮皮,需要晒,需要搬,钱来地最辛苦。捕野物换钱的机会不多,且需要技能。爷爷冬季在森林中设陷阱夹野兔,售卖毛皮,一季只五六张皮。村底爷爷的儿子“红毛”也试着学,但没捕到过。父亲秋季捕蛇卖,数量不多。追蛇寻蛇难度大。这些经济活动只是点缀。棉花、芝麻、桑蚕的养殖需要家里人勤劳本分,提前规划。黄豆、红豆、老姜简单些,因此爷爷种的多。父亲不怎么劳作,也不在农作物上花心思。他以前来钱快,是县里有名的人物,慢慢看不起干农活,不肯吃苦耐劳。他闲暇时间很多,对打麻将的技能很感兴趣,常常和别人复述、讨论。家里只是不饿肚子罢了。总之,没有储蓄,临时凑钱。卖了一点钱,又输钱。因此,母亲和村里有些妇女一样,有时去上海打几个月工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