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对林特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在教室里,那次她生理期痛苦地捂着肚子,我抬看到她额头都冒出了汗珠。
那会我应该是猜出她遇到了什么事情,但我又没有经验,也不知道怎么样处理才会比较合理一点。在原地愣了很久之后,我终于还是走了过去,问她:“你不舒服吗?需要帮忙吗?”她礼貌的回答:“谢谢,这个忙你帮不上,我已经叫了其他同学了。”“哦!给你纸巾擦擦汗。”说完我就走回了座位,我的头藏到了书本后面,脸红得发烫,“看来我猜的没错,就是太尴尬了”偷偷瞟了一眼,林特没有看这边之后,我才开始放松下来。
这个时候的我们,刚刚经历分科、分班,彼此很陌生。2012年的时候,读完高一,我们要选择读文科或者理科。很早之前就定了读文科的我,对高一的某些课程早早的就放弃了,比如生物课,成绩经常徘徊在60-70之间,即使是很简单的试卷。这样不上进的态度,气到生物老师在教室里破口大骂我,还在课间操的时候,把我留在办公室补课。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彼时她刚毕业,一定是对教师生涯充满了期待和心气,遇到我这样的学生,就想尽力扭转过来。只可惜,十六七的小屁孩,固执又任性,以为自己掌握了一切,目中无人,目光短浅,丝毫不理解这样的善意。当然,后来也有过犹豫、后悔。高一期末考试前,班主任特意叮嘱我们,“每一科都要全力以赴,最后根据自己的各科成绩,再决定学文科、理科。这个决定很重要!”我一向都不怎么听班主任的话,但这个提醒我却放在了心里,我也想真的给自己留一次认真选择的机会。“喜欢和擅长之间,永远选择擅长。”对于从小山村走出来的学生,这绝对是至理名言,不过那个时候的我没有得到这样的劝诫。
期末成绩出来之后,我开始有点儿纠结。按照之前的打算,肯定是选择文科,何况这一次历史、政治、地理都发挥不错,文综三门课形势不错,但意外的收获是:理综三门课的总分比文综加起来还高,尤其是生物超长发挥。宿舍的兄弟们知道成绩之后,都跑过来劝我,“你看你的理科成绩比文科还高,而且留下来我们就又在一个班了,多好呀!”看着大家恳切的眼神,说没有动摇是不可能的,思虑再三,还是选了文科。其中的原因我也说不清,那个时候就是凭着直觉,也没想过反悔的事情,父母们没有参考意见,“只要你定了就好”。
就这样,新学期来到了新的班级,大家都是各班级汇集而来,彼此陌生却也不失亲切。在重理轻文的风气下,学习文科好像是一件丢脸的事情,校园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文科不就是理科学不好的人去的吗?”作为文科生想反驳,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这样的话自己也不是空穴来风,从数据分析,确实是可以支撑这样的理论。当然,我并不认同。虽然经历过多次的分离,开始,但对于新同学们,还是没有主动接触。舍友们有和我一样的“闷驴”,也有外向的社牛,我们开始熟络起来,来源于熄灯后的时事争论。“文无第一”,每个人都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新闻来佐证,可以说是“不打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