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01•伪装
在军训过后,我又随同父母去了很多科室,甚至去看了中医。医生们都说是压力过大导致的焦虑,中医说这个现象也是焦虑症的惊恐发作。每天我也看不进去书,上来那股劲儿就难受,不上来就像好人一样。
在这个时候,我观察到父母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我一直是在伪装。当我观察到他们的心理以后,我没有多想什么,只想借着一股冲劲与他们进行辩解。
一边,我还没有找到心理咨询师处理惊恐发作;另一边,我还要顶着父母这样的措辞前进。父母开始逼迫我上学。我反复质问自己,但是答复表里如一:我没有伪装自己。
长时间的伪装本身就会出现巨大的纰漏。倘若一个实实在在的心理疾病患者刚刚被自己的内心所困扰,再蒙上一层面纱,岂不是会有更多的烦心事儿?我也从另一个角度想过,也能理解他们的心理,但是我们终将面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啊。
在父母一辈以及老一辈的人眼中,伪装和不伪装都是固然被决定好的,似乎心理问题的存在就是应该被定义为“伪装”。而在我眼里,伪装和不伪装其实都是人们自己凭借主观去定义的。有的时候,当一种心理病症来临,时间短了,你只会感受到它的痛苦;而时间一长,你就会享受到病症所带来的社会结果,它是多么的优越!只不过,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短暂的优越。这种优越本身就是被伪装好的。例如,由于焦虑症的存在,很多人选择了休学或辍学。刚开始,他们只是被焦虑的病症所困扰,但是时间长了,他们开始享受不上学的快感,甚至开始着重伪装自己的症状以获得怜悯,从而延长自己的“休息时间”。
这就是人性的复杂。但我明白,我本身不是一个善于伪装的人。我相信东北孩子都是天生附带直爽性格的,无论与谁为敌,都会尽可能不去伪装。
与病症为敌,与结果为敌,与原因为敌,这一切都可以。但记住,一定不要与父母为敌。当一个人得了焦虑症、抑郁症以后,父母甚至也会变得焦虑、抑郁。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不要过度关注于周边的爱你的人,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周边的人无论有什么反应都是正常的,只要你坚守内心中的原则,客观看待每一种病症,就会有好的发展。
但是最难做到的,就是在长期的病症背后,你不会把伪装安插在自己的人生里。有的时候时间久了,你就会莫名其妙地发现:自己开始有伪装的心理了。往往这种伪装,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仪式感。你会为自己创造一套仅仅属于自己的伪装体系:先装成什么样子,为什么装成这样,为了获得哪些对自己有利的结果。这是人的本能反应。
伪装也是人所创造的虚无中最耀眼的那部分。就在我写书的此刻,就在我和你表达的此刻,就在你思索的时刻,也许我与你都会伪装自己的内心,有些语言与想法并不是真情流露。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私的,想让伪装变得无私,极为困难。
我也谨此告诫所有患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们:我们在人格不稳定的时期,难免会有伪装的心理,但一定要正视自己表现的一切。当你过度沉迷于伪装的状态以及享受伪装带来的好处以后,这种好处将会在某个时刻带给你永不消散的反思与愧疚。那个时候的反思与愧疚,你会发现,是那么不值当,那么愚蠢、无知,但是想做出改变,却很难很难……
02•月考
不知为何,我抵触月考。之前本来要进入最后复习的阶段,我忽然得了病。于是我对月考没有底气,同时持有极大的焦虑情绪。但在父母和姥姥姥爷的通力合作之下,我只能勉强地带着焦虑的情绪走向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