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秋水》
妻子去世,儿子也长大自立,庄子更是无牵无挂地沉心于挖掘和发展哲学思想。一本《庄子》洋洋十万余言,使他成为了道家的二号代表人物。要知道当时著书可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在竹片上刻出来,庄子就一个小科员,没钱雇人,当然是自己刻。那么问题来了:老子一本《道德经》就五千字,稳坐第一宝座;庄子一本书,辛辛苦苦地搞了十万字出来,为啥只混了个老二?
答案就在对思想的实践上。老子一生只留下了骑牛出关和孔子问道两件引人注目的事,第一件表明连五千言都是被逼写的,而第二件不排除杜撰的可能。可见老子真正身体力行地做到了清净无为。庄子就不一样了,他积极主动地著书立说,还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奇闻异事记载下来。王弼说“老庄是有者”,诚然如此,老子可以说是不小心留下了一丝痕迹,而庄子则是自己故意用刀子刻出来的痕迹。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主张入世的孔子都有这种境界,而庄子作为以清净无为淡泊为思想宗旨的道家人物,却做出在葬礼上做出“鼓盆而歌”这样的怪事,可见功力不够。
庄子擅长搞怪,今天我们聊一聊他的另一则故事,十分装13,一般人学不来。装13分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是表里不一,虚张声势。庄子是大哲学家,当然不会装这种低层次的,要装就装得高大上,装得遗世独立,这样才符合身份。
话说有一天,庄子在濮水钓鱼。这个时候他才三十多岁,学问已经很高了,但一方面他自己不想当大官,另一方面宋国也不买他的帐,所以只是个小科员。下班之后没事钓钓鱼,既是兴趣也能赚点外快,还能趁机琢磨琢磨学问。正当他钓得正起劲想得最出神的时候,俩湖北人来了。
“先生可是庄子?我们大王听闻先生贤名,想以楚国之境劳烦先生,请您这就随我们回去做相国,一点簿礼不成敬意。”两个使者虽然旅途劳顿风尘仆仆,但从他们穿的衣服和鞋子,就能看出是大官,比庄子身上的工作服体面多了。再看他们后面的几个车子,好家伙,车上都是大箱子,打开的盖子里反出来的光都刺眼,车辙印深深的。“这得不少钱吧”庄子心里想。“车子上有千金和些许珠宝,先生若是做了相国,这些也只是皮毛罢了”仿佛知道庄子所想,二使解释道。同时心里得意:早就听说庄周穷得不行,果然如此,看看他那装扮,看看他那反应!这回带这么多钱来请他回去做相国,想必可以不辱使命,手到擒来了。
令二使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庄子听完却又回过头去重新钓鱼,手里拿着鱼竿,连头都不再回一次。“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经三千岁了,楚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大堂上。”庄子幽幽道。“对啊”。二使心里犯起了嘀咕:这个神龟可是楚国的独一无二的宝贝,先生不说答应做相国,又不说不答应,难道是打起了神龟的主意?来时楚王说尽可能满足庄子提的要求,可这件事关乎宗庙祭祀,不是臣下能做决定的啊!“你们说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你们大王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二使心慌意乱之际,庄子的声音又响起来。二使不及细想,脱口而出“当然是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啦”话一出口,二使陡觉不妙,果然庄子继续说下去“那就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巴”。二使虽然因为没有完成使命而懊悔,不过也只好无奈地告辞回国了。
这便是装13的进阶教程——先向别人假意掩饰自己的才能,却找机会给别人暗示,等人家真上门求助,却毫不留情地不给予帮助。庄子一介小科员,明明不想当大官却让自己贤名远播,诓来了楚王使者,拒绝了相国的位置,这13装得不可谓不大。另外还有拓展教程——鸱得腐鼠,如何猝不及防却又不动声色地装,下文有表,暂不赘述。
这就是曳尾泥涂的典故,在《史记》的版本里,庄子用来比喻的是祭祀用的牛,而不是《庄子·秋水》里面说的乌龟。可能庄子回家之后觉得自己当时时间仓促,用的比喻不太好,于是在记述这段故事的时候进行了艺术加工。怀疑庄子对事实艺术加工,是因为他是惯犯,司马迁说“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就是说他有些事根本就是瞎编的。后文将展开证明庄子编故事的能力,这里先按下不表。
此典故在诗词中一般表达在野布衣远离官场倾轧,自适全生的心态。
有正用,如唐代白居易在《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中说“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那么多牛13的人都挂了,还不如我一个退休的人活得自在。白居易退休以后面对一个官场倾轧事件如此写道。
有反用,如唐代贺知章在《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中说“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表示从泥涂曳尾到登上庙堂是一件光荣的事。
有似正实反,如唐代杜甫在《送陵州路使君赴任》中说“霄汉瞻佳士,泥涂任此身”表面上说明现状没有一官半职,暗地里表达对出仕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