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5言“仄仄平平仄”的句型里,如果第4字或者第3、4字同用了仄声成为“仄仄平仄仄”或者“仄仄仄仄仄”,就应在其对句第3字用仄的地方,改用平声来补偿。这叫“对句相救”。如果只是第3字用了仄声(仄仄仄平仄),这叫“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救,也只在对句第3字用个平声。
在7言的“平平仄仄平平仄”里,如果第6字或5、6字同时用了仄声,应在对句第5字用仄的地方改用平声补偿,这也是对句相救。如果只是第5字用了仄声(平平仄仄仄平仄),这也叫“半拗”,可救可不救。如救,也只在对句的第5字用个平声。下面举例:
(1)、五言例句
杜甫《天未怀李白》
出句第3字拗鸿雁几时到平仄仄平仄
对句第3字救江湖秋水多平平平仄平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出句第4字拗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
对句第3字救春风吹又生平平平仄平
李商隐《乐游园》
出句第3、4字拗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
对句第3字救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由上可知,五言中不管上句怎么拗,下句总是以第3字救,以不变应万变。
(2)、7言例句:同理,七言也是这样:
王建《雨过山村》
出句第5字拗妇姑相唤浴蚕去仄平平仄仄平仄
对句第5字救闲着中庭栀子花平仄平平平仄平
许浑《临敲台送书秀才》
出句第6字拗野蚕成茧桑柘去仄平平仄平仄仄
对句第5字救溪鸟引雏蒲稗深平仄仄平平仄平
杜牧《江南春》
出句第5、6拗南朝四百八十寺平平仄仄仄仄仄
对句第5字救多少楼台烟雨中平仄平平平仄平
最后,救拗虽然重要,但实在无法救拗时,宁可失拗,决不失意。
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关于律诗的平仄法则,上面已全部讲完。总的就是四个基本句式(加上“对”和“粘”的要求),四条规则(格式以外的)。掌握了这些,写诗就不会违反平仄的格律。前面讲的是历代公认的格律规则,写律诗时必须遵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属于某些诗人在格律之外的艺术追求;还有的属于一家之言的主张。这些并不是格律的组成部分,诗词作者不一定遵守,但了解一下也是必要的。
广互救
就是本来可以不救的,也去救。七言诗的第一字、第三字,除了犯孤平的句子以外,本来都可以不论,不必去救,但有的诗人为了使诗句的音调显得更加抑扬顿挫、铿锵优美,也尽可能去救。有的在本句中第一字与第三字互救。如:
若非群玉山头见。(李白《清平调词》)
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有的在对句中一与一互救、三与三互救。还有的除本句互救之外,同时在对句中又救。如: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杜牧《移居言溪馆》)
楼上凤凰飞去后,白云红叶属山鸡。(王建《九仙公主旧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