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行走在乡村的街道上,宁静依然挎着英子的胳膊,无言地表达着依赖亲密之情。一个高挑年轻漂亮的女知青,搀扶着饱经风霜却依然健壮的农村婆婆,这在乡下是极为少见的场景,惹得村民驻足观看羡慕不已。今天是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在村民面前正式亮相,宁静没有底气担心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便提前跟英子说明她不大会干家务活。
英子安慰宁静:“没关系,慢慢学。我刚进门的时候还不如你,啥都不懂啥都不会干,是你奶婆一点点教我的。”
婆婆说过,大高个门前站,不干活也好看。有宁静这样的儿媳妇撑门面,英子觉得很得意很体面,谁家的儿子能娶上城里的媳妇?
幸亏刘小美和燕子及时赶回家帮忙,不然,宁静真的跟不上英子的节奏。英子气定神闲地准备着包括家人在内二十几个人的饭菜,洗菜淘米、烧火蒸饭炒菜,无一不是干净利落前后兼顾。宁静不得要领,打打下手也觉得手忙脚乱,幸亏婆婆并没有给她脸色看,只是面带笑容轻声细语地耐心指点,消除了诸多结婚恐惧感。
吃罢午饭稍做休息,众人各自忙去,家中只剩下婆媳俩二人。趁着空闲,英子坐在炕上绣花,宁静像她当年坐在婆婆对面那样一脸的羡慕。英子告诉宁静,这是为她结婚准备的窗帘,枕巾和门帘已经绣好了。按理说这应该是娘家准备的物品,可宁静的父母还在劳动监督改造中,只来过一封信,表示尊重女儿的选择,感谢罗家对宁静的照顾,不能前来参加婚礼,希望罗家能善待他们的女儿。事已至此,英子只能大包大揽。
宁静不住地称赞英子的手艺,英子说:“你奶婆的手艺那才叫好呢,绣花剪纸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我只是个半吊子。你知道你奶婆给我绣的第一件东西是什么吗?”
说到兴头上,英子起身从炕琴里找出那件婆婆亲手绣的红肚兜,把保存完好的红肚兜平整地展开让宁静开开眼,不无遗憾地说:“可惜你们这茬年轻人不兴戴这个,不然我也给你绣一件。”
宁静对这类东西并不感兴趣,嘴上附和着,心里却想,就算你把所有中国女人的手艺都学到手又能怎样呢?她几次张口迫不及待地要告诉婆婆中日已经建交,想想不可预知的后果又强行忍住。她从抗美那里间接地打听到婆婆已经不会说日语了,看着眼前这个满口东北大碴子味没有一点日本人影子的农妇,心里多少有些失望。
当年秋天,罗家的四间新瓦房盖好了,风风光光地给抗美和宁静办了喜事。
三十年媳妇熬成婆,英子喜悦之余又暗自发愁,盖新房娶媳妇,家中多年的积蓄花光了不说,还欠下了一笔外债,超支的部分主要是花在建房子上。出于家中现实情况的考虑,按照罗大槐的预想,盖房子能省则省,能住人就行,等以后手里宽裕了再进一步完善。
英子认为用泥土砌墙不结实不暖和,耗子还容易盗洞,要建就建百年不倒的房子,坚持全部使用水泥白灰,别的地方都可以省,唯独建房不能省。钢筋混凝土的地基,水泥砌墙白灰罩面,红砖灰瓦,新房子确实是美观结实暖和,在村里首屈一指,可预算大大超支,又不愿委屈两个孩子草草地办婚事,只能忍痛借债。
好在农村政策松动了,有自留地允许养猪养鸡,她和罗大槐扑腾几年便能还清外债。学锋和红卫还小,也留给了他俩充裕的积攒家底的空间和时间。
英子乐观地想,自己才四十六岁,身体没病没灾的,还可以为家为儿女再拼个十几二十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