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如果以庸俗的角度,再想这个角色,不纯粹的感受就产生了,因为你的经验已经开始把她扩展到庸俗,此时你的审美便不再纯粹。
若分离出纯粹的她,你是不会有庸俗的感觉的,将她神圣化甚至都是庸俗化了。因为我设定“无法认为她美”,所以便不再从庸俗的美丑观上来认知她,剩下的就是神圣感了。很少有人对一个虚拟人物能有尊重,有了尊重就有了更多的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剧情,差不多就可以完成一部作品的底层架构,而作者到底做了什么呢?
很多人都不解为何这样创作,甚至排斥这么随意的创作方式。尊重可能是我们一厢情愿给她的,也可能是作者努力争取的,其实没有区别。
是维护尊重还是粉碎尊重呢?
这时我们就要理一下逻辑:生物有了尊严才算是有了人认定的生,而生是生物最基本的尊严。以此来按照产生先后来排序,生存大于尊严大于有尊严的生存。生是充分的。
人发现了尊重。尊严是尊重产生的前提,尊重是扩大了的尊严。两者都是对规律与进步的东西,单纯的未知是不值得人们去尊重的,严格来说,尊重是个动词,尊严是个名词,从这个意义上,尊重确实要高于尊严。到底是先有尊重再有尊严,还是先有尊严再有尊重,这是自私的人类很难辩解的问题。
若是要维护尊重,先让角色存在,再反复佐证就可以了。
若是粉碎尊重,就让角色和什么共存,反复佐证他和共存者的关系,再破坏共存关系。
如果关系重建了,那么再重复以上操作就没意义了。很多作品的关系无法重建,类比鲁迅的吃人论,看似没有道理实则十分正确。
我们这里所说的共存,大都指的社会层面的共存。如果想要创作有社会意义的作品,一定要研究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为了跳跃,创作势必发生性质的改变,一种是极限化,这种思想触摸到了文学的本质,带有一定的终局性。另一种是普遍化,这种思想体现了网络的本质,包含对个体片面性的反思的普遍化,才能真正承载个人的梦想与烦恼。如果说当代真的有大义的话,我想只有两种,一种是尊重别人;另一种是别让自己死在网络上。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以个体的结局为眼,窥见群体命运,不管是放大或是缩小个人,大多数时候他们还是作为一双眼睛。就算做出伟大的功绩,也不过是眼睛长在做出功绩的人身上罢了。非常有意思的是,对于这种视角,大多数人都看得津津有味,甚至鉴赏起来。
我们就假设这双眼睛就是你的眼睛,那么多少有点洁癖。为了撇开它,就需要一个特异点,要么你离他远点,要么他离你远点。
这时候我们要重申的是你和眼睛的关系,是同一的,还是迥异的。役使或者代行。任有多种感官,只有怀着广阔的心才能领悟作者的深意。我们确实是作为旁观者,是无辜的人,但我们的眼睛呢?观察者有罪的是他的眼睛,真正的罪在于他和眼睛的关系。有罪的是关系,不再局限于个人,直面这种关系,才是真正的批判。
这一段接上,已经过了很久了,这篇文章跨度有一年。学业稀松,只有兴致起来了才打上一点字。
在灵感爆发后,必须得快记下,要不我转眼就忘了。03/3/8
这次归来带着满满的干货,把人类公敌和CB040整合了,就像哆啦A梦预测的1世纪,我预测的040也是过于先进,片面。在这方面认真也是白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