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生产队时,村里有种瓜的传统,上一辈人中,祖父就是少有的种瓜能手,同样的品种,经祖父拾掇,坐瓜好,口味好,产量也高。几年来,粮食已经够吃了,但经济一直压着日子不动弹,父亲就商量祖父想种瓜,祖父一口同意,技术上没什么问题,主要是瓜种和肥料。
第一年种瓜,瓜地选在村东南老坟东边的地里,地块不大,离家近,好施种。说干就干,不知父亲从哪里讨还来的“一一天到晚待在地里,特别开花坐果时,更寸步不离。功夫不负有心人,同样是小瓜,别人家一颗只坐两三个瓜,我们家一颗上却密密的结着好多个,看着就喜人。父亲连夜施肥浇水,水上来了,瓜长得也快,小麦还没露熟时,父亲已经载着第一葐瓜上集了,行市好,父亲卖的也可劲儿。一茬没卖完下一茬又长大了,祖父忙着摘瓜,父亲忙着赶集,说来也怪,摘了几遍后,小瓜还是可劲儿的长,父亲卖都卖不迭。以致多年后,父亲一说起“一窝蜂”仍旧喜上眉梢,总说多亏了祖父。
下一年,父亲准备改种西瓜,那时候国家也开始扶植农业,改良农作物,山东首推一种新品种叫“新红宝”,父亲还挺赶时髦,竟然不知道在哪里买来了“新红宝”,具体多少钱,小孩子也不知道,价格应该不便宜。祖父看父亲肯下本钱,肯下力气,看管瓜园就更上心,每颗都精心照料,坐一个成一个,勤除草,勤翻瓜,西瓜长得又圆又端正,很少出现偏头和汔坏的西瓜。
那年头,种瓜的少,瓜成个时,怕孩子们踢蹬,二哥手推肩扛,弄了木头,门板,箔,篙卷,塑料布,麻绳等物件,在地西头搭起了窝棚。一到晚上,二哥吃过晚饭就到瓜棚睡,白天由我看守,一呆就是一天,到了上午,天气爆热,窝棚上面的塑料布摸着烫手,正好是治蜜虫子的好时机,就见父亲提着水桶,背着喷雾器从园地过来,走到地头停下,打开喷雾器盖,倒入一盖农药,盖上盖开始向药桶打气,打足气后,背上药桶顺着瓜档子,一趟一趟给西瓜大药。打完整块瓜地,差不多三桶药,为了赶天气,让农药达到最高药效,父亲一口气打完,也顾不上歇会儿,等全都打完了,父亲已经是满头大汗,白色的土布衬衣全部湿透
过不了多久,到了摘瓜时间,祖父和父亲在前面摘瓜,我和哥哥,姐姐往外抱瓜,二哥力气大,一下能抱起两个大瓜,我有时抱一个西瓜还有些费劲。那年的西瓜,长势非常好,又黑又圆又大,用秤一称,竟有15斤之多,西瓜整整齐齐的摞在地头,一家人坐在窝棚旁,父亲挑了一个又大又甜的西瓜切开给我们吃,我们边吃边说,看着祖父也笑吟吟的,心里甭提多甜!
同一块地不能连续两年种瓜,易得重茬病。父亲盘算着下一年在哪块地种瓜合适,南洼里,园地里都种过了,夹沟里稍远些,地块不算小,浇水也方便,正好西边的两个邻身也种瓜。秋后玉米收净后,父亲便着手准备,将地腾出来,让地休息一季,过年一开春,开始忙活着往地里施肥。园地和庄稼地用肥量都大,一圈土粪不够,父亲就赶集买了几袋鸡粪,鸡粪相对便宜,肥劲儿大,别人嫌脏,父亲反而觉得正好的巧。将鸡粪和磷肥掺和匀了,撒在地里,用刚学会干活的小牛将地犁好,晾晒一周,用耢耙平地后,只等种瓜了。
为了早熟,卖个好价钱,农村兴起塑料薄膜种植技术,父亲向来是赶形势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落后。早早的就从大湾供销社里买好了薄膜,省的人多了买不着。那时覆膜没什么机械,全凭两只手。家里种瓜,顶到一直是父亲和祖父负责栽种,祖父过世后,便由父亲一个人种。
种植前需要先育种,育种子是项技术活儿,也是栽种前保芽保苗的必要程序,将种子放在大白碗里,倒入温水,水不能过热也不能过凉,上面蒙上几层厚厚的蚊帐布,然后放置在灶火门上面的灶台上,每隔一天还要向上面喷水,快了三四天就可露白,但不能漏芽,露白后就可栽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