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女生频道 / 篆印谜案 / 第九章 石刻博物馆(1/4)

第九章 石刻博物馆(1/4)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坐落于市区内的石刻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展示BJ地区石刻石雕精品的专题博物馆。“石刻”泛指镌刻有文字、图案的碑碣等石制品或摩崖石壁。石刻馆内展览布局呈现四合院式环抱格局。在中央场地伫立有一座年代久远的金刚宝座塔,塔基座上有五座小塔并峙,又称五塔寺。它始建于明代,原名叫真觉寺。到了清雍正年间,为避雍正皇帝胤禛的名讳,故将真觉寺的“真”字改名为“正”字,故而得名“正觉寺”。这个正觉寺真正兴旺是到了清乾隆年间,乾隆二十六年,乾隆皇帝为给自己母亲崇庆太后庆七十大寿,而将全国多个寺庙翻修,正觉寺便是其中之一。修葺一新后,他还在塔座上原有的五座小塔基础上,又加盖了一座绿琉璃瓦檐亭子,取名为“罩亭”,意为照拂其它五个塔之意。同时将“正觉寺”前加个“大”字。
  后经历过几番战乱的摧毁,至今这座“大正觉寺”早已不再有昔日恢弘雄壮,破旧之相尽显,连塔身也脆弱老化得不能对外开放供游客正常攀登。但它从外观上还是保留了它作为佛教密宗塔寺的一丝尊严。塔基为须弥塔座,外表雕刻有天王、罗汉、菩萨、佛和代表金刚界五佛宝座的狮、象、马、孔雀和迦楼罗。塔身有五层,共有381个佛像,多组五方佛:释迦牟尼佛、东方不动如来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以及每种佛所呈现出各自的金刚跏趺坐姿和手印。
  我和朴馆长、真真走进到这座塔里,先拜了拜正进门的释加牟尼佛像,之后参观了一圈停在了一幅华严经石刻拓片前面。朴馆长解释说:“佛教最早起源于印度,在那里僧侣们是没有固定住所的,有哪家人请他们去家里做法事祈福超度什么的,他们就去哪家,所有他们不需要有什么固定住所,平时没法事了便手捧个“托钵”向行人化缘。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皇帝将其视为宗师,又怎会让其再去乞讨?便盖了庙宇供僧人们居住,到了唐代,对庙宇修建之风更重。而佛经也顺理成章随之传入中国,抄录、石刻佛经之风日长。”
  “尤其是石刻佛经,要选用厚石板,两面刻字,一部经文常要花费很多年,耗费很多工匠心血。但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几代匠人努力,一部部石经雕刻完成,当时石刻经文数量甚至比书写经文还要齐全。只是后经风吹日晒、战乱动荡,大量石经被损毁。但也有部分石经以其坚固质地抵挡住了侵袭,得以保留下来,比如甘肃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还有BJ房山云居寺石窟…”
  我神往地听着,这些石窟她一个也没去过,难道朴馆长都去过吗?
  只听朴馆长继续道:“其实你也许会疑惑我是搞刻章的,为什么会对石刻经文那么感兴趣。其实我并不是单独对石经有兴趣,而是对石刻感兴趣。石刻范围很广,石刻经文、刻印章都是其中一部分而已,你看过这个石刻馆后就会有所体会。我认为虽然我的主业是石刻印章,但艺术是相通的,何况它们本就属于同一范畴。如果不从广义上理解石刻丰富内涵,就很难真正把石刻印章发扬深远。你说对吗?”
  我听后对朴馆长更加钦佩,本来还以为他是第一次来这里,可能会有些生疏,但没想到,他竟讲得头头是道,看来参观前他真是做足了功课的。我和真真饶有兴趣地听着,紧随朴馆长出了寺门,继续参观其他景点。
  坐北朝南正厅现在展出的是清朝嘉庆年间,成亲王永瑆临摹古代名家书法作品的“诒晋斋书法帖石拓片展”。永瑆是乾隆皇帝第十一个儿子,从小酷爱钻研书法,书风清劲秀逸,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为“清代四大书法家”。公元1804年,嘉庆皇帝命永瑆,将他自己平日所书与临摹的古帖自行选择摹刻上石。永瑆的书斋因藏有晋代陆机《平复帖》而得名“诒晋斋”,便以“诒晋斋”为帖名,自己手书整理,由钩勒大家钱泳汇刻并编纂成了《诒晋斋法书》十六卷、《诒晋斋摹古帖》十卷、《诒晋斋法帖》四卷、《诒晋斋续帖》四卷、《诒晋巾箱帖》十六卷等,流传于世。而石刻博物馆藏有诒晋斋刻石九十五方、拓片一百五十余张。此次展览则收录其中永瑆临摹晋陆机《平复帖》、唐怀素草书千字文、米芾帖、宋高宗帖、赵子崧帖、黄山谷帖、苏子由帖、赵子昂帖、赵孟頫《泊舟通慧真人祠七绝》等多位书法大家作品的帖石拓片。
热门推荐
凶案侦查手记 辽东轶闻录 请勿遵守规则 青诡纪事 汴京小医娘 网络新聊斋 深渊归途 罪恶之眼 图书馆店员 我在诡秘世界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