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个年代,农村孩子几乎就没有见过什么玩具。自己做,大家玩,快乐一点也不少。
好不容易找到的8号铁丝简直就是宝贝。我们根据其长度把它绕成圆环,预留下一小节在头部弯一个U型钩,钩与余下的铁丝成90度,然后绑在木棍上,就这样一套铁环就做好了。谁要是有一个大铁环,准会引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
田坎上叮叮当当的铁环声,奔跑的脚步声,两人快要相撞的尖叫声,铁环掉入水田里的“叮咚”声。给忙碌的村庄增添了不少活力,也给我们带来不少乐趣。
现在的陀螺,原来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地牯牛”。我们见哥哥们玩,自己也是手痒痒。尤其是在晒坝里,我们看余三娃把那个地牯牛缠绕在系在棍子上的绳子上,然后放在地上,手持棍子的右手用力一挥,那地牯牛就在地上快速的旋转了起来。紧接着他就一鞭子一鞭子的噼啪噼啪的抽打,那地牯牛就旋转的更快。小伙伴们简直是惊呆了,眼珠子都快掉落地面。好不容易让我们玩一把,可还没有旋转起来就被收回去了。小伙伴们很不乐意的散去,“哼,不就是上面一个圆坨坨,下面一个锥尖尖吗?我自己做一个”。回到家四处搜寻圆木棒,拿起劈柴刀自己咔嚓咔嚓的劈削,尽管削的不是很圆,但与地牯牛的形状也差不多。几天后,大家又聚到晒坝,开始晒自己的杰作。噼噼啪啪的响成一片。“怎么我们的没有三娃子的转的久呢?”“咦!我的是我爸做的。”“难怪,你爸是石匠,当然厉害。”随着我们不断摸索,我们对地牯牛和鞭子都进行了改进,把地牯牛的尺寸尽可能做到1:1,鞭子最好用浸水的鸡肠带或者桑树皮。“地牯牛,快快转。敢偷懒,挨一鞭。”唱着、跑着,多少快乐在其中。
“余红娃子有一两天没有来玩了,在做什么呢?”“我们跑他家去看看哇。”“红娃子,红娃子。”“哎!”只见满脸泥巴的红娃子从堂屋门口处探出头来。“哈哈哈,大花猫。”小伙伴们更是好奇,跑进一看,好家伙,家里摆了一堆泥巴,正在做泥巴汽车。“咦!跟电影里的汽车还真有些像。”“那当然,我在我爸那里见过真的汽车。”几天后,红娃子每天用麻绳拖着他的泥巴汽车,行走在乡间田坎上,可神气了。没有想到的是儿时的汽车梦在几十年后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