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前言
《情满月亮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全篇共计100余万字,近400篇文章,分上、中、下三集。作品中所涉及的时间从二十世纪6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前后跨度近半个世纪。为了把不同时期家乡农民和乡镇干部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快乐、无奈与忍耐等曲折人生有血有肉地呈现在读着面前,作者历经五年多的时间沉下心来进行作品创作。
文字虽然无法给人以直接的视觉冲击,但却能描摹情状,道尽心曲。因此,作者笔下的黄土地,常常作为相逢与离别的舞台布景,爱恨离愁辗转其中。
那段不应当忘记的缱绻岁月距今已经远去,如何让今天的人们能够跨越时间的阻隔进入那段岁月?作者试图通过用朴素的语言文字描述,去展示并还原历史的现场,拯救行将逝去的历史记忆。
在本集(上集)作品中,作者以家乡为背景,采取第一人称“俺”的叙事方式,从“俺”的少年开始直至高中毕业回村参加生产队劳动的这段时间,用家乡方言追忆了所经历过的困难、饥饿、幸福、欢乐、乡土人情、所思所盼等一系列陈年往事,串起了一串既独立又相连的动人“小故事”。作品通篇氛围拙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每段故事都细腻入微,绘声绘色,栩栩如生,让您如同看“年代剧”一样,感觉出当时的情景和气息。
——作者
村庄溯源
1958年端午节那天娘生下了俺。姓牛的爹见自己的老婆给他生了个儿郎,一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娘见俺爹那高兴的样子,当天就给俺起了个名字叫牛满意。
俺6岁开始记事儿。8岁那年,俺问俺娘,咱村为啥叫月亮湾村?娘说,说起来话长啊,听咱村老人说,很早很早以前,一个牛姓汉子从云南拖儿带女一路逃荒要饭来到了一个遍地开满苦菜花的地方——葫芦山“背后地”,这个葫芦山就是现在的牛鼻山。那汉子见这里北面是海,南面是山,身旁还有个月亮般的大水湾,便顿时眼睛一亮,断定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当即跟老婆一商量,决定在水湾边上驻扎下来,并给那个大水湾起名叫“月亮湾”。那汉子脑瓜活泛,第二天就给领来的8个儿女和老婆都派上了活儿:老婆继续要饭;两个儿子开荒种地;两个儿子跟着爹进山捡石头;两个女儿下夼伐木;两个女儿到海边搂海草。经过一家人的齐心协力,当年秋天,他们就在月亮湾旁边盖起了一座漂亮的海草房,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事有凑巧。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上,一个穿戴寒酸的汉子手里牵着半大不小六个男孩子走进了海草房。正在屋里吃饭的牛姓汉子见状一惊,忙问:“兄弟,你这是?”“大哥呀,俺姓马,是领着这帮儿郎从云南一路讨饭来到这里的。孩子的娘已经饿死了,你就可怜可怜俺这帮孩子,给他们口饭吃吧……”“诶,真是巧了,俺也是从云南讨饭来的,俺姓牛,真想不到,咱们还是老乡呢。兄弟,再不要东奔西跑了,就在这里安家吧。”牛姓汉子刚说完,那马姓汉子就急忙上前一把抓住牛姓汉子的手使劲摇晃着说:“大哥,谢谢啊,缘分,缘分哪……”
星转斗移,日月如梭。经过短短十几年的繁衍生息,月亮湾这里已是一个有着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寨了。
一天,已经当上了爷爷和正副寨主的牛姓汉子和马姓汉子正在街上倚着墙根儿晒太阳拉呱儿,说话间,忽见迎面走来一匹高头大马,马背上骑着一个头戴官帽的人,两个挎刀的差役伺候在马的左右。“官府来人了!”牛姓汉子惊呼一声,急忙起身相迎。一会儿的工夫官府的人就来到跟前。“你们知道谁是这个寨子里的头儿吗?”一个挎刀的差役问。
“俺俩就是,我是主头儿,他是副头儿。”牛姓老头说。“那正好,今天大人亲自驾到,是来登记村名的。你们寨子里的人口已经不小了,该有个名号了。你们倆商议商议,看看给寨子起个啥名?”挎刀的差役问。
“俺是第一个来这里扎根儿的牛姓,要起名的话,那就起名叫‘牛家庄’吧。”“那可不行,你也不是不知道,在咱寨子里姓马的人占了一多半,真要给寨子起名的话,那应该叫‘马家寨’才对。”“那可不行……”“俺看行……”牛姓马姓两个老头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
“都不要争啦!坐在马背上的官府大人断喝一声,伸手朝南一指:“你们看,那个水湾有名吗?”“回大人,那个湾子叫‘月亮湾’。”牛姓老头说。
大人听后思忖片刻,随即一拍马的屁股:“有了,你们的寨子就叫‘月亮湾村’吧!”
听官府大人给起了个这么好听的村名,正副两个寨主便不约而同地朝官府大人伸出了大拇指。
故事讲完了,娘最后说,咱们月亮湾村这个村名就是这样得来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