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钱钟书曾借笔下男主人公并不待见的苏文纨之口说过,“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事业这碗菜,命运上什么,卜晓云就咽下什么。只是婚姻,是她从未咽之前就恐惧的东西。那会儿,还没有某网论坛上赫赫有名的“劝分小组”。她只是本能地悲观,没有多少人的人性,经得住亲密关系的检视,尤其是男人。
卜晓云特别想不通,妈妈在婚姻中背负了男人和女人都要背负的,为什么还要把女儿逼向婚姻。可能因为女儿最后终结了她的命运悲剧,让她在人间拥有了一个人活着该有的尊严感情和舒适度?但她凭什么就觉得这是普遍规律,而不是自己女儿是个案呢?她走出大学校门就在对父母负责,但养儿防老,她自己可没指望过。
可母亲的要求,她怎么好违逆呢?只是结婚这事,一个人搞不定啊。十年都看不清一个人,到哪去找个相对靠谱的呢?再花十年?娃都生不了了吧。
她对着空落的被岁月遗弃的时间窗口,觉得自己人生的废墟又多了一层瓦砾。有长辈劝她好好找一个,关键是她一个都不想找,可笑的是她得找啊。
正巧,他一认识六年的同事和女朋友崩了,女朋友嫌他穷。同事知道她也同是天涯沦落人,便说:“要不咱俩试试?”
她对男人没抱多大指望,嫌弃同事模样过于周整。闺蜜拿王菲那话劝她:“是个男人都花心,还不如找个帅的呢。”
于是,他俩开始交往。
一周后,卜晓云就想撤退了。男同事痛哭流涕的。她想,就这样吧。
双方见过家长,火速开始交往起来。
在没第三次创业前,卜晓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十分错误的。
这个男人对物质的欲望超出她的想象。按理说他们家条件不算差,在古都算典型的中等收入知识分子家庭。这些外在条件对完全不介意和男孩子在异乡白手起家的卜晓云而言,已经足够好了。她想不通,有车有房有饭吃,够活了,为什么不活点精神世界呢?
可人与人是不一样的,选择比改造容易太多,卜晓云遇见谁就珍惜谁,无异于她总是给自己设置了艰难模式。
好在她的命,算不得太好,但也算不得太坏。
创业之前,她觉得他毛病不少,有的很致命,创业之后,她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好在,他起码胆小。这帮小贪婪的他阻挡了不少灾祸。
和这样的人生个孩子,可能没啥福报,但也不是灭顶之灾。
至多自己没啥好果子吃。
对外在的要求,卜晓云低得不行。她扛,便扛住了一切麻烦。
在家里,她负担孩子一切大额开销,从产检开始;自己和娘家人不用家里一分钱,自己从不向家里人求助;和公公婆婆之间坚持“多送礼少相处”,鼓励他干自己开心的事包括追寻他真正想要的女人,只要不碰孩子同学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