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吴敬文知道说再多也没什么意义,他重重叹了口气,妥协道:“你想多了,我又何尝不想活下去呢?只不过……没有人可以携带未报备的设备进入探索舰。一百年后你可能还活着,但我肯定已经死了,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我的身上毫无意义。”
“在曲率引擎发明之前,人们绝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真的能遨游宇宙。活着,总有机会的。”
“借你吉言吧。”吴敬文望着天上盘旋的海鸥,随后又将目光投向了暮色映衬下的星点,“老易,帮我个忙。”
“你说吧,就算你现在让我去月亮上给你立块碑,我也一定办到。”易铭许诺道。
“带着吴彤离开,去那颗遥远的星球。”
“那你呢?”
“我会一直在这里仰望着你们……”
临别前的托付,既没有伤心欲绝,也没有悲痛哭泣,有的只是对挚友的信任,对未来的期盼。
无人知道两个科学家曾经在曙光基地的沙滩上交谈过什么,也没有人在乎他们的出身来历,但是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二人却成了年轻人们追捧崇拜的对象。尤其是在《宇宙》教科书中,关于吴敬文、易铭二人的介绍足足占据了五分之一的篇幅,其事迹也为人们耳熟能详。没错,正是他们,开创了人类利用曲率引擎跨星系航行的先河。
这一天,是4020年的10月1号。
※※※
公元3895年,人们在距离地球4光年外的半人马座α星C(比邻星)的宜居带内发现了一颗名为“谷戊”的行星,其含氢大气中探测到二甲基硅化物等类“生命信号”气体的存在,这就意味着该星具备被改造为适宜人类居住星球的必要条件。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当时国际社会中并未掀起太大的波澜,因为引擎技术的落后限制了人们在宇宙中开疆拓土的能力。其后的五十年里,人类微型核聚变引擎以及曲率航行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造星舰的最快飞行速度已经接近于光速的二十分之一,这让星际探索成为了可能。
4023年,一艘携带有3000颗人类受精卵以及数名开拓者的“征服号”宇宙飞船正式与地球告别,并开启了长达三百年的星际移民计划,而首批执行探索任务的开拓者则被称为“先驱”。
4035年,第二艘满载动物冷冻胚胎以及植物种子的飞船踏上了征程,不过与第一艘不同的是,该飞船为TC851探索舰的运输型号,不具备武器模块,但是拥有四个大型货舱,装载了包括二十个休眠舱在内的400吨货物,而且整个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的。
相比于第一艘飞船中的“大家庭”来讲,第二艘飞船的乘员构成就简单许多——舱内只有一名克隆人驾驶员,而且其身份代码也未向国际社会公布。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当时人类社会爆发了一场关于克隆人是否享有人权的大讨论。少部分人认为克隆人同样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且具有独立的思维意识,应当视为正常的个体。而大多数人则更倾向于将他们视为一种替代品,尤其是在星际探索领域,克隆技术完全可以辅助人类在不危及自身生命的情况下实现银河穿梭的伟大构想。
不过,讨论并没有停滞人类离开太阳系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