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特别注意!!!以下内容极其枯燥乏味,非常不建议看。
尤其是,如果你觉得自己懂了,那肯定是没懂。
……
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与解释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难题,即使是科学界也难以统一意见,以下是两种主流解释,即GWT与IIT。
本书仅因设定需要采取其中部分解释,请务必谨慎判断。
……
【7】全局工作空间理论(公开资料)
全局工作空间理论(GWT)是认知科学家伯纳德·巴尔斯(BernardBaars)和斯坦·富兰克林(StanFranklin)在198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个思考意识的框架。该理论假设意识与一个全局的“广播系统”相关联,这个系统会在整个大脑中广播资讯。大脑中专属的智能处理器会按照惯常的方式自动处理资讯,这个时候不会形成意识。当感官输入、记忆或内部表征受到关注时,它们就会进入全局工作空间,并被各种认知过程所访问。当元素争夺注意力时,那些成功的元素可以进入全局工作空间,允许它们的信息在整个认知系统中分发和协调,它通过这些信息共享促进了对注意力、工作记忆、计划和问题解决的自上而下的控制——而意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产生。我们便可以在这个内在领域里,自我排练或进行生活叙事。因此该理论通常被认为涵盖了内在言语和视觉心像。
GWT将心灵比作一个剧院,有意识的思想就像主舞台上被照亮的材料。大脑包含许多并行运行的特殊过程或模块,其中大部分是无意识的。注意力就像一个聚光灯,将一些这种无意识的活动带入全球工作空间的有意识中。全局工作区是广播和集成的功能中心,允许跨模块传播信息。因此,它可以被归类为功能主义意识理论。
在“意识剧场”中,“选择性注意的聚光灯”会在舞台上照出一个照明圈。这个照明圈揭示了意识的内容,演员们进进出出,发表演讲或是相互交流。未被照亮的观众则在黑暗中(即无意识)观赏戏剧演出。在幕后,还有导演(执行程序)、舞台师、编剧、场景设计师等等。它们塑造了待在照明圈的可见性活动,但自身却不露面。巴尔斯认为,这有别于笛卡尔剧院的概念,因为它不是建立于,正在看戏的“某人”这样隐性二元假设的基础上,也不是位于心灵中的单一位置。
……
模型
GWT涉及的是一种短暂的记忆,只持续几秒钟(比经典工作记忆的10-30秒短了许多)。GWT的内容相当于我们所意识到的内容,会被广播到众多无意识的大脑认知历程中,这些无意识的认知历程被称作“接收历程”。而别的无意识历程则平行地运作,在它们之间会进行有限度交流,可以结成同盟,并作为进入全局工作空间的“输入历程”。由于全局广播的资讯可以唤起整个大脑接收历程的行动,因此可以利用全局工作空间来行使控制权,以执行自发动作。个别历程以及同盟历程会竞相争夺全局工作空间的使用权,努力将它们的资讯传播给所有其他历程,以招募更多的群体,从而增加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传入的刺激需要临时存储,以便能够争夺注意力和有意识地访问。Kouider和Dehaene预测了一种感觉记忆缓冲区的存在,它可以将刺激维持“几百毫秒”。最近的研究为这种缓冲存储提供了初步证据,并表明一种逐渐但快速的衰减,在300毫秒后提取有意义信息受到严重损害,大多数数据在700毫秒后完全丢失。
尽管如此,GWT可以成功地模拟意识的许多特征,例如它在处理新情况中的作用、有限的容量、顺序性质以及触发大量无意识大脑过程的能力。
此外,GWT非常适合计算建模。富兰克林(StanFranklin)的IDA模型就是GWT的计算实作。另见德阿纳(Dehaene)等人(2003)、Shanahan(2006)和Bao(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