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月底、随着第一批学者进京、关中顿时成了四方关注之地.
(致治):第一篇(人口)、第二篇(通货)、未来可能有第三篇、第四篇……
这是目前流传在苌安各书坊间的消息.
书名出自朝廷正在编修的(唐书)第二卷(太宗本纪):【盛哉、太宗之烈也i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致治之美、庶几成、康.】
以上是刚刚抵达苌安的牛希济得来的消息.
牛希济、前唐宰相牛僧孺重孙、大夏绵州司马、因为与一帮文人互相唱和、声名不小、故被邀请入京.
【确有第三篇、曰(地理).】都亭驿内、前来迎接的太常卿姚顗说道.
当然、姚顗不是来迎接所有人的、他只来见牛希济、因为两人关系非常好、算是同一个学派的.
他们这伙人、其实可以算作晚唐以来的主流儒家学派.
百年前、韩愈提出【道统】理念、并列了谱系、从尧开始、继之以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最后以孔子、孟轲结束.
他创造性地分离了【道统】和【治统】、初步建立了儒家道统的【传道】体系.
这个说法一经提出、轰传天下、被大量儒家士人所接受.
皮日休甚至在这个儒家道统谱系后面、又加了荀卿、王通、韩愈三人.
陆龟蒙、朱阅、林慎思、司空图、牛峤等人也是这一流派的积极分子、作为牛峤的侄子、牛希济自然身处其中了.
【哪朝修史、不写地理、有必要单独写一篇吗?】听到姚顗的话后、牛希济有些奇怪.
【这本有些不一样.】姚顗想了想后、说道:【还是很有用的.】
随后、他为牛希济详解了一番.
原来、圣人写的这篇(地理)与以往的都不同.古来修史、必有(地理志)、主要记录的是全国行政区划、涉及到具体某州时、还会记录一笔户口、特产以及相互间的驿道路程、其实非常简略.
民间出版的地理类书籍要更丰富一些、会具体描述某地风俗、山川河流走向等等、有的还会加点类似游记的内容.
但总体而言、无论是官方典籍还是民间游记、写得都较为简略、也多浮于表面.
圣人这本、算是把各家综合起来的集大成者了.
他老人家认为、地理是一门【学说】、更准确地讲、是描述地区间差异的学说.
一个地区的地理、应包含气候、地貌、土壤、人口、作物、城市、农村、交通等多个方面.
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很大、随后又引申出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两个分支.
他认为、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必然受自然地理的影响.
简而言之、地貌、气候、环境塑造了当地的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社会形态——其实就是后世有一定争议的【地理决定论】、现代社会不太灵了、但在古代还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