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历史军事 / 周易哲学解读 / 《左传》与《周易》 四十一(2/6)

《左传》与《周易》 四十一(2/6)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可到了宋代就不同了,有人站出来对《周易》有了一个明确的说法,这人就是称之为的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即所谓后圣人朱子,给《周易》一书有了一个明确的定性,我们很有必要看一看朱熹对《周易》是如何定性的。
  中华历史的时空星转斗移,进入到宋朝时期时,“易学”又一次出现了空前绝后的繁荣,两宋产生的思想家都与《易》(注:“易经”即今本《周易》加《易传》。下凡《易》称均同)有不解之缘。宋朝在《易》学的大道上又派生出很多路径,即六十四卦、象数易学这棵大树上又发新枝,并产生了象数图式易学,以先天后天八卦图,“河图”、“洛书”诸图说解释“八卦”易理(并不是《周易》义理)。还有程颐继王弼义理释《易》,所产生的“理学易学”;还有杨万里等开辟的援史证《易》的史事易学。当然朱熹继承《系辞传》的亦筮亦理的易学,朱熹发展了筮术易学。
  特别是两宋的象数图式易学与两汉象数易学,可谓交相映辉。而这两宋时期产生的“易学”硕果均是扎根于《易传》里的《系辞》与《说卦》这块丰厚的“易学”土壤里。无论汉“象数易学”,宋“图式易学”,均不是无源之水,无滕之果,而是《系辞》、《说卦》这些“易学”文化上的复兴。
  后封建时期无论象数义理之《易》,还是象数筮卜之《易》,均是《易传》文化上的承继与发展。整个后封建时期里的易学文化源于先秦《左传》的影响,只是在先秦文化源流上派出新流。也只是把先秦的筮术(《左传》记春秋时期)和王权思想(战国时期)媾结为系统与理论化,而并没有出现哲学上的突破。后封建社会里即承继了先秦神道设教;又承继了先秦的王权圣教。神道与圣道在后封建社会里,始终没有分离,而是形影不离。
  宋时产生的象数图式,八卦易学,对后世的神秘主义思想,天命神学及王权专制产生了更深更广泛的影响。无论道教,抑或方术,无论上层意识形态,抑或下层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无不深受象数图式八卦“易学”的影响。“象数图式”成为人们的思想方式,去认识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象数图式易学成为宋以后文化学者的世界观与方*论。
  朱熹正是这个“图式”思维时代里完成他的社会化过程。朱熹并不离外的对诸经书的学习研究,用理学思想诠释诸经义。朱在注释学上对“四书”进行了集注,自元以后,历代王朝科举,均采用朱的“四书”集注。而对“五经”,朱对《易》经(《周易》加“十翼”)进行了集注。即朱的《周易本义》。朱还与人合著如何算卦的“易学启蒙”文章。
  帝制里唯朱熹所注解的《周易本义》一书里,朱熹把《周易》与《易传》分卷而论。并不像以前与之后人们把《周易》与《易传》混编一起。这分编与混编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分编与合编都不影响《周易》的实质内容。因此,在汉时已分清,哪是所谓的“卦爻辞”,哪是《易传》文章。因汉唐人们也已知孔子喜《易》,就是指《周易》一书。而在《易传》佚文里孔子对《周易》一书的性质做出明确的认定。认为《周易》是一部讲义理的书。
热门推荐
征战天下之三国 夺嫡:疯癫王爷竟是绝世全才! 混在皇宫假太监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我家院子可以去大明 一品布衣 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重生之逆流人生 我的黄河我的城 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