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在我残存的童年记忆力,外公似乎永远和竹子有关。
我的外公于1944年农历4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村小镇,同样作为农村家庭出的孩子,外公的人生起点,显然要比爷爷好。因为外公的父亲是公社里的一名能识字、有觉悟的老党员。当年,外公的父亲举家进行搬迁,来到如今外公家的住址:袁市镇大光明村鲁家小组。外老祖公在选择宅基地时,便能颇具先见的,选择了村边更有拓展前景的一块地。
而在这块门前便是良田的地上盖起来房子里,也藏着我在外公外婆家,数不尽的童年回忆。
外公家相对爷爷家地势更为平整、水源更丰富、水田也更多。而这些,在那个以农耕为主的年代,也都意味着,外公家的粮仓更饱满,外公从小不至于顿顿忍饥挨饿。相比爷爷一天都没念过学堂,外公已经可谓是知识分子了,外公一直念完了高小。是一位村里少有能看报、会写字的文化人。
等外公到了十五岁的样子,外公的父亲便去世了。失去了家里主心骨的支撑,外公的家境一下大不如前。但好在外公也已经到了能干活,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家人。说十几岁的外公就能养活家人,并不是夸张修辞。因为外公的本领,即便放到如今看来,都能称得上是天赋异禀。
而关于外公的天赋,便是在竹子上。
年仅十几岁的外公,在没有任何师傅传授的情况下,仅仅通过双眼看别的木匠、竹匠如何制作木具、竹具,外公靠大脑便能熟记于心。回到家后,外公自己就能依葫芦画瓢,自制木床和各式各样的竹制品。要知道,这项手艺对于别的竹匠,都是要专门拜师学艺,要跟老师傅手把手的传授很久才能勉强掌握的技能。而外公仅凭双眼看过后,就能回家来完美复刻。这不可不谓,天赋异常。
外公最擅长,莫过于竹制品。农村里,哪家哪户不得有点箩筐、筲箕、簸箕、捞盘呀。外公便靠无师自通的竹匠手艺,养活了一家人。就像在我残留的童年记忆里,外公似乎永远都是在拿着刀在扎篾,用于制作各种精美得,堪称手工艺精品的物件。
在我出生后不久,外公便用他的竹匠手艺,为我量身定制了一个豪华版的婴儿竹制大摇篮。
这个摇篮从砍竹到扎篾,从编制到打磨成型。每一步都由外公亲自设计、亲自动手。而做出的竹摇篮,堪称婴儿版的大别墅。里面有挂蚊帐的撑杆,婴儿在里面有安全宽敞的自由活动空间,底部还能安装轮子用于推动。竹摇篮不仅结构复杂、造型精美,而且极其坚固耐用。听说不仅是我用,还有我大伯家的姐姐,和我的妹妹小时候都用过这个摇篮。
可谓外公出品,必属精品。而这,其实还是外公第一次做这样的婴儿摇篮,全部设计兼施工,均由外公一人原创完成。
小时候我到外公外婆家玩耍,正在编制竹制品的外公只是顺手用废弃的竹片给我和表哥编制了一个鸡公头的小玩具。分明是再是普通不过的竹片经由外公的一双巧手,很快一个写意抽象但又栩栩如生的竹制鸡公头玩具便制成了。我和表哥两人拿在手里,说不出的开心快乐,逢到别的小朋友还要忍不住炫耀一番,看着别的小朋友投来的羡慕眼神,小小的虚荣心一下得到无限的满足。小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陀螺,这样的小玩具对外公而言更是不在话下。经由外公制作的陀螺,造型小巧优美极为别致。一般别人的陀螺底部都需要一颗小铁弹珠嵌入,才能让陀螺旋转起来平稳持久,但外公做的陀螺底部是不需要铁弹珠的。仅仅依靠质地坚硬、形状规整均匀的木陀螺本身,就能转起来高速且均匀,又是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快乐的一笔。
外公会的竹制品不仅限于实用性强的箩筐、簸箕、筲箕等日常用品,而真正能彰显他竹工手艺的还得属工艺品,其中制扇便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