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星火点灯 / 第三章 外公与竹(2/4)

第三章 外公与竹(2/4)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制扇,自古就属“百工”之一,分平扇和折扇两大类。平扇有柄却不能折叠;折扇一般用竹木做扇骨,宣纸做扇面,扇骨上可以雕刻花纹,扇面上还能提诗作画。竹扇作为中国古典美的载体,是文人墨客的必备之物。
  而折扇的制作工艺,可谓考究至极、繁复至极。一把小小的竹扇,也最是能检验竹匠的工艺水准。
  具查,制作一把竹扇,需要整整108道工序。仅原材料准备就有砍竹、锯竹、破边、冲边、水煮、扎篾、打眼、选边、刨皮、对号和打磨、晾晒等十几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外公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专研打磨。再经由了劈料、大鼓造型、打眼、烤火、贴梁、小鼓造型、刮篾、小鼓去梢、打磨、抛光、穿扇面等最后的几十个步骤。
  这样一番的折腾下来,这把手中的小小竹扇已可谓“成精”了!
  而一把真正融入了外公灵魂心血的竹扇,仅能受人称赞一番而已,并不能带来实际经济价值。因为农村人都讲求实用,竹扇于他们而言属于“华而不实”的存在,仅仅只能作为文人墨客的玩物。
  外公这门制扇手艺具体从何而来,已经无从考证。只是这种费工费料的竹扇,外公终其一生也没能多做几把。而这门绝学手艺,因后人无人继承,也早已失传。
  之所以外公会给我留下,永远都在做竹织品的印象,是因为,外公的的确确不管走到哪里都在做。在家也好、走亲戚也好,走到哪里永远都有他或是全新编织,或是修补旧竹制品的工作。
  而外公不仅手艺好,更是心肠好。但凡村里谁家麻烦到外公,需要做修补的竹制品的工作,外公从来都是不带含糊的答应帮忙。甚至常常有的村民找来,外公还要贴进自家的竹子作为原料帮忙修补。
  外公的口头禅就是“宁说千声有,不说一声无”。
  他这一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村里遇上谁家有困难的,外公也从来都是慷慨相助。有一回,外公又去义务帮助村里人修缮土墙猪圈。结果不小心从墙上直接摔了下来。饶是把自己搞得深受重伤,但也没能摔碎外公热衷助人的热心。有时外公对他人的好,都到了让家里人难以理解的地步。每当外婆和外公谈及此事,外公总是乐呵呵的一笑了之。有一回,外公在外面路过一对公婆吵架时,不小心被扔出来的铁器砸中,鲜血止不住的流淌。而外公也仅仅是让肇事人承担了伤口的包扎费,并未讹要多的一分钱。
  而要追问外公这份甘于奉献自我、豁达乐观大度的精神,从何而来?或许来源于外公那个老党员的父亲,又或许来源于那个讲求奉献的时代,还或许仅仅来源于外公的那颗纯洁的心。
  除了制作竹制品,外公还有一个本领,那就是厨艺高超。而外公的厨艺貌似也是他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
  村里遇上谁家办酒席,外公都是头一号需要去恭敬请来掌勺的主厨。可以说,村里没有一户人家,没有从外公这里得到过恩惠照顾。
  关于外公的厨艺具体如何?父亲给我分享了一个他的亲身经历。
  有一年,父亲老家需要修缮房子,请来了很多修房的匠人师傅。在那个年代,请匠人来家里干活,都是要主人家负责搭待伙食的。父亲家由于缺乏经验,提前准备的猪肉由于没有做好处理,都有些发臭了。要是全部扔掉,又着实可惜。但要直接用于招待匠人们,一旦被发现,又难免要落人说闲话。正当父亲家两难之际,还得是正好来父亲家的外公出手。
  只见外公先用酒充分将有些变味的猪肉去腥去臭,又反复多次的清洗干净,最后再由外公亲自掌勺。经由他一番高超的厨艺输出,最终原本有点发臭的肉,到了外公的手里,硬是化腐朽变为了神奇。
热门推荐
足球:开局复制巅峰梅西属性 禁区之狐 从球迷到超级球星 余下的,只有噪音 篮球永不眠 篮坛:从神经刀开始 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 教练,我还不想退役啊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转行后,我成了篮坛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