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③灵魈目:智力发达,大部分为树栖,杂食偏肉食,一般以树栖物种和小型地面生物为食,偶尔可以利用敏锐的嗅觉取食植物果实。占据类似灵长目的生态位(当然,灵魈目天性嗜血,和灵长目还是有区别的)。
④盲蝠目:盲兽中的飞行兽,可以弹射起飞。占据现在蝙蝠和中小型鸟类的生态位。大型种会捕食其他小型飞行物种。仅在夜间活动,没有昼行种。
⑤盲鲸目:海生化的盲兽,与魍魉目是姊妹群,占据齿鲸的生态位。
⑥大眼鼩目:盲兽下纲第一大目,基础形态,多犬齿,食虫,大多穴居,机会主义者。
B、糙齿兽总目:牙齿多用于研磨
①不眠目:有蹄,纯素食,无犬齿,大小肠连接处有瓣膜结构代替盲肠。由于白天和夜间都要面对捕食者,导致其不需要睡眠,依靠大脑左右半球交替休息可以24小时清醒。
②盲豨目:有蹄,鼻子特化,嗅觉最强的动物没有之一,杂食,有犬齿。
③铁啮目:盲兽下纲第二大目,牙齿铁元素浓度最高,杂食,无犬齿,大多穴居,擅长挖掘。
鸟类,主龙之遗孤,新生代唯一的天空之神,在整整一亿六千多万年间都没有几种生物有能力撼动它们在天空的绝对统治地位。只有寥寥几种大型蝙蝠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
然而,那颗结束新生代的陨石摧毁了当时几乎覆盖全球的森林生态系统,也几乎清除了所有过于依赖树栖生活的鸟类。灾变过后,剩余鸟类的基因多样性和分化能力已然聊胜于无,再也无力像新生代初期那样疯狂的填补空中的生态位空缺。更加令人绝望的是,除南极洲外,幸存的陆鸟也受制于它们那令人捉急的夜视能力,在盲兽这种会热感应的夜行妖孽崛起的浪潮中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损失惨重。前朝霸主的衰落,给了另外一种属于哺乳纲的生存王者一个天赐良机。
谁说兽不能上天?
3.羽兽下纲
(1)系统分类学
哺乳纲-兽亚纲-真兽类(演化支)-北方兽类(演化支)-翼手目-绒羽类(演化支)-羽兽下纲
(2)基本介绍
羽兽,顾名思义,长着羽毛的兽类。它们是某种小型温带蝙蝠的后代,是第四纪的冰期轮回的产物,下纲级分类正式成立于第五纪初期,历史比啮兽和盲兽都要悠久。它们诞生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间冰期持续时间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吸引大量的温带蝙蝠北上扩张,但下次冰川期到来引起的气候快速变冷就会很快冻死一大批一些来不及南下迁徙的蝙蝠,就是在这一次次冷热交替的过程中,更加抗寒的蝙蝠就被筛选了出来,说白了就是被活活冻出来的。最终,在第四纪大灭绝后,一种毛发中空且分叉的蝙蝠脱颖而出,成为了一种抗寒能力极强的飞行兽类,比起某些退化翼膜企图落地的蝙蝠同胞,羽兽的祖先就显得坚决多了,它们打算和鸟类死磕到底,义无反顾的开始了对天空的征途。
然而,羽兽的羽毛并没有形成像鸟类那样的羽翼,而仅仅是一种在维持较低体重的情况下增强抗寒能力的特殊毛发而已。在这里就必须提一下鸟类羽翼和蝙蝠皮膜在空气动力学模型上的不同了:
鸟类的羽翼属于刚性翼,在面临强劲的气流时不易被拉扯变形,本质上有利于长途飞行。而蝙蝠的皮翼由多根细长的骨骼支撑,柔性更大,可以提供比鸟类更强的机动性,在面临气流扰动时可以以极高的精确度改变皮膜形状从而对自己的飞行姿态进行微调。而由于翅膀刚性过强,一些鸟类不得不像昆虫一样靠快速猛拍翅膀来弥补机动性的不足(参考蜂鸟),这种做法能耗实在太高了。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鸟类的陆行能力,在需要灵活性的生态位,蝙蝠要比鸟类更胜一筹。因此,羽兽并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的演化潜能将自己的皮翼改为羽翼,自然也不需要像鸟类那样演化出高度特化的刚性羽毛,它们的羽毛更类似于鸟类的绒羽,质轻,且具有良好的抗寒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