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我和我的大院生活 / 八十年代的大院生活(4/4)

八十年代的大院生活(4/4)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曾经的甲一号,只不过是大院里的一个招待所,它与中医研究院隔河相望,沿着小石桥向东就是中医研究院,甲一号则在石桥的东南角。那有一栋类似筒子楼的建筑,周围零散分几间平房,一般外地单位来大院出差居住的内部招待所。八十年代开始,不仅大院进入了基建高潮,大院周围也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八五年还是八六年,西苑小学搬迁了,大院东南墙外的十几栋民国抗战时期留下的老楼开始逐渐拆除了,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全部拆完。大院东北墙外的农贸市场一点一点的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在这里几乎可以买到任何物品,尤其是粮油米面,蔬菜水果,各种副食品,海鲜鱼产等,有一段时间不仅可以现金交易,私下里也可以用家里剩余的粮票换一些商品,这也看出,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供应充足了,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化了。也是在同一时期,曾经父母常去的西苑商场,与大院服务社一样,也变得萧条了。
  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我在西苑小学上了六年学,我们这一届应该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六年制的小学生,西苑小学的原址在现在大院南一院西六楼,曾经是清朝的兵营,日伪时期的日本军兵营,西苑小学何时建立,应该是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吧,因为从比我大上将近二十岁的人口中得知,他们小时候也是在西苑小学读的书。两栋走起来带着嘎吱嘎吱声的木板楼,到冬季还需要用煤炉生火取暖的学校,在我小学毕业后不久,就迁到了现在的地址,也就是甲一号的东墙外。直至九十年代初期大院外扩,这一片老旧木板楼才被完全拆除,在原址上盖起了一栋又一栋的四层单元楼。曾经小学校东侧的那一片印刷厂,在八十年代后期就不再运营了,也许那一批印厂的职工,应该就属于第一批下岗再就业的人。当时西苑小学的学生,很大一批是大院里和中医研究院里职工的孩子,剩下的就是甲一号和印厂职工的孩子。印象中在颐和园东宫门那还有一所学校,似乎叫西颐小学,那招收的大多数西苑小街一亩园挂家屯那一片的孩子,距离西苑小学不远还有一所六郎庄小学,现在已经被西苑小学合并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尘封已久的新建宫门重新开放了,一趟374路公交车从新建宫门到达公主坟,几乎是沿着从昆明湖水引出的京密引水渠通往公主坟。暑假的时候,会和伙伴们相约,抱着由汽车内胎制成的游泳圈,到长河游泳,只有在早晨不收门票的时候,才会结伴从小东门进到颐和园,在昆明湖畅游。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原来通往新建宫门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道路的两边仍旧是两条不深的小河沟,直到很多年后,河沟被填平了,路南的农田消失了,路北也盖起一排一排的房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