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院的西北方,基本算是后勤保障的区域,曾经分布着煤气站,锅炉房,幼儿园,露天剧场,服务社,食堂,这些大部分已经消失了,理论上只剩下幼儿园和食堂还在,但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摸样。幼儿园已经整体搬迁到了原服务社的地方,现在已经建成一排排的楼房,这一片也是大院里最后兴建的住宅区,连着曾经的北平房,锅炉房,煤气站等地方,被统称为北区。食堂也由曾经的三个,变成南北两个了,南食堂是近几年(大约是在2015年前后吧,具体的时间已经记不住了)在原篮球场的地方新建的,目前只服务于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北食堂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在1号食堂(由南向北一共三个食堂,就暂时称为1/2/3号吧)的旧址上翻建的;2号食堂在2000年以后一直作为大院服务社般的存在,现在已经变成了停车楼;3号食堂是工作人员办公休息的地方,还在使用饭票的年代,都是在三号食堂拿着钱,米面票去换对应的饭票。现在曾经的3号食堂早已成为大院配电的中心。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大院食堂相对充足的供应,基本可以满足大院生活的需要。现在还不时的回味起来食堂的大锅菜。对老食堂的记忆并不是很深刻,那时候父母基本上都是在家里自己做饭,只是偶尔的到食堂买上几个馒头,也许是那时候年龄很小,也许是幼儿园阶段中午都在园内吃饭的缘故吧,直到上了小学之后,才慢慢的对食堂有了一些依赖。在北食堂落成前,去的最多的,就是2号食堂,那里是大多数职工和家属就餐打饭的地方,记忆中1号食堂就是在逢年过节做大碗菜的时候,才进去过。大约在80年代的初期(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1981年前后),开始对一号食堂进行改建,大约在82年的时候正式投入使用,那时候我们家已经从筒子楼搬到中心路口西北的西加一楼了,与食堂仅隔着一条小路,从居住的北窗户就能很清楚的看到每天食堂热闹的场景。记忆中改建完成后的食堂也是一层楼,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加盖了一层,分为上下两层,二层主要是公务宴请,打饭主要还是集中在一层。
在每个工作日,也就是周一到周六的中午十一点半,晚上五点开始,是食堂最热闹的时间,特别是中午,可以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有卖主食的窗口,有卖热菜的窗口,以现在的角度看,种类十分的单一,主食无外乎米饭,馒头和包子,偶尔还会有饺子,糖三角,麻将花卷,椒盐花卷等等,其实每天只有馒头供应充足,几乎什么时间去都能买到,其它的主食,只有第一波进入打饭的人才能够抢到。热菜都是大锅菜,每个窗口内都有一个大桌子,桌上摆着四五个超大盆,盛满各式的热菜。夏秋两季花样较多,也无外乎烧茄子,西红柿鸡蛋,还有两三种加上几片肉炒的青菜,冬春两季,几乎就是以白菜,萝卜为主。
八十年代初期翻建的新食堂,是离我生活最近的,那时住在中心路口西北,距离食堂很近,从我学生时代,一直持续至今,这个食堂一直陪伴着我,不过现在已经凋零,成为快递小哥的栖息地了。北食堂刚修建落成的时候,感觉是那么的宽敞明亮,西侧大门靠近办公区,东侧大门靠近家属区,食堂南方有一小片广场,靠近中心马路有一片小草坪,还种植了一排松树。从东门进入食堂,迎面是一排打饭的窗口,依次分布着主食区和炒菜区,正对着打饭窗口,是一排排的就餐区,就餐区靠近南面窗户的地方,零星的摆放着几个大保温桶盛放着热水供就餐着饮用。尽管食堂的饭菜其实十分单一的,但解决了工作人员和家属日常吃饭的问题。每当要去打饭前,都会从饭票夹里,按估算的数量取出粮票和钱票,拿着带盖的圆盆,去食堂打饭,盆里装菜盖上放主食,这基本上是每个家庭的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