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经过无公害制作而成的梅菜干色泽金黄,咸中带有独特的香气扑鼻,吃起来口感爽脆,不寒不燥又不湿不热,且具有久蒸不烂而易储存保管等特点。
(三)
腌制梅菜的工艺经过代代相传,形成如今的独特味道及口感,而且价格又如此亲民,上流人士会喜欢,下流阶层能吃得起,所以它也被公认为下饭神器之一。
在梅菜收成的时节,小镇里几乎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都与之形影不离,感觉没有梅菜的存在是填不饱孤零零的肚子,同时也会失去吃饭的灵魂。
而如此受欢迎的梅菜也被技艺高超的厨师们制作成多种多样的特色美食,不乏有梅菜肉饼,梅菜蒸排骨,梅菜粥,梅菜肉包,梅菜扣肉煲等,每一个品种都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梅菜扣肉煲声称梅菜做法的天花板,梅菜与扣肉分别是小镇的特产及风味,两者被厨师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经过反复油炸的扣肉跟切成颗粒状的梅菜混合在瓦煲里慢火精炖一个小时左右即可。
此时的梅菜能够收住扣肉的腻,还能把自身的咸味转移至扣肉里面,而扣肉变得肥而不腻,把梅菜与扣肉同时放进口中,瞬间引来胃部的羡慕眼神。
(四)
大约在五年前,母亲看到梅菜干价钱的良好形势后便开始增大种植梅菜的量,毫不犹豫地一次性把规模提高至六亩。
“意味着工作量需要增加三倍,的确会很辛苦,但是为了延续这个家的希望之火,我只能这样做了。”作出决定后母亲心里很笃定。
那些年,我们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梅菜,算下来有二十三户之多,每户种植的规模在一亩至六亩之间,有的梅菜户选择按照每斤几毛钱的价格把生梅菜直接卖给经销商,而大部分梅菜户都会选择腌制成梅菜干再卖给专程上门收购的经销商,这样通过一定的劳动力就能给口袋换来更多的钱。
腌制专用的梅菜池是用水泥建造而成的,每个梅菜池约一米深而长宽各两米左右,几十个梅菜池排列竖立在村子的最后面,平均每户拥有两个,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梅菜池背后的货物中转站及铁路旁边及煤炭场及周边的草坪顺理成章成为我们晒梅菜的好地方,面积很大且非常方便。
每当冬季来临时,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冒着寒意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梅菜场地里干活,只见男女分工协作,有人负责载梅菜,有人专门腌制梅菜,还有人晒梅菜;而儿童见工做工,个子稍微大些的就帮忙腌制梅菜,小屁孩则是推车尾罢了。
就连年迈的爷爷也按捺不住要过来帮忙,八旬有余的他看到我们每天做得辛辛苦苦,所以自己也不甘心在家坐着看报纸,便果断放下手中的报纸,每天早晨都会带齐装备准时出现在梅菜池边上,分开时间既帮大伯家又帮我家的忙,这个举动也得到一众邻居对他老而弥坚精神的称赞。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忙到连早餐都没空做,幸好每天早上八九点之时,骑着自行车卖面包的阿姨都会准时出现在梅菜场地里,来自隔壁村子的她用自己口中的原声叫卖,熟悉的声音一遍遍地传向每个角落,这似乎已经成为她的口头禅,不费多少功夫的时间我们便相继抢光两个笼子里的面包,随即阿姨也带上笑声往家里的方向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