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啃文书库 / 未分类 / 回忆录之我的父亲 / 第二十五章父亲的言传身教 上(1/3)

第二十五章父亲的言传身教 上(1/3)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父亲虽没上过多少学,在印象中,父亲却是知书达礼,与人为善,睿智善谈的人,与人交往向来周全有礼,不卑不亢,讲起话来,机智幽默,准确干练。无论是赶集、问路,逢人总是先打招呼后讲话,称呼上也很讲究。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出门在外,如何打招呼问路,见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该如何称呼,为了便于理解记忆,就常用一些生活中的笑话典故讲给我听,至今有一个笑话还记忆犹新。说是一个年轻后生到乡下省亲不识路,遇到一拾粪老翁便问,哎,离棘林王还有几里?老翁回答,还有二亩,年轻人诧异为何论亩不论理,老翁当即说,论理你得叫大爷。小时候,父亲常给我说一些地名,如洼里吴、第三堡、杨柳庄、三岔口、仁风、老唐等,至今有些地方仍没去过,但却耳熟能详,这些记忆中的地名,都连着一段与父亲相关的故事。
  很多场合,父亲才思敏捷,出口成章,有时候,父亲能将大段大段的古书张口而来,且字句不差,说起话来朗朗上口,许多经典典故也不知父亲从哪里学来的,经父亲口中说出来,特别贴切,特别生动。在我眼里,从来不觉得父亲是只上过几天学的人,反而觉得父亲知道的特别多,天南地北,各行各业,没有父亲不懂的,甚至农村教书的先生同父亲比起来都算不上什么。从懂事开始,许多生僻的字是父亲教的,很多古代经典是父亲讲的,家族先辈的事是父亲面授亲传的,就连我们兄妹的名字都是父亲起的,至今我还记得父亲给我起名的情形。在家庭传承上与父亲相比,我们兄弟差了一大截,虽然都上过学,但我们却很少在平时或饭前茶余给孩子们讲些家庭的传统和祖辈们过去的事情。我们所知道的事都是祖父和父亲一句句讲,一点点教,一辈辈传下来的,而到了我们的后一代,对家庭传统知道的并不多,甚至对我们这一辈兄弟妹六个的经历,孩子们也知之甚少,不得不说我们在家庭传统上做的远远不够。一直让我感叹敬佩的是很早父亲就给我们兄弟排好了字号,在先前排字号都是很有讲究的,排字也十分复杂,字与名相为表里,即要延义又要和韵,农村里一般人排不出字号,都是请上辈份有文化的私塾老先生给排。字号在过去,既端庄又文雅,既尊贵又渊博,只能在隆重正式的场合使用。小时候,父亲一字一句地给我讲兄弟四个的字号。大哥名忠,字贤臣,义为孝悌臣节,忠良贤明;二哥名鑫,字中华,义为中正鑫华,家财兴盛,另延义新中华之意;我名宝,字亮厅,义为文房四宝,亮耀厅堂;四弟名贵,字宝玉,义为齐心为贵,和若宝玉。父亲为我们所取的字号,无论从字义还是涵义上看,都是字义顺正,涵义遂远,每个字都能看出父亲冀于我们厚重的期望和教诲我们兄弟和睦处事,齐心为家的盼愿,父亲对关乎儿女事情向来都是事事求好,哪怕是一件件小事。
  父亲教育我们都是用些生活中的细节小事,看到啥说啥,用到啥教啥,一到逢年过节,全家人聚在一起时,父亲就讲门户传承和老一辈人们以前的一些生平故事。父亲和祖父一样,身教重于言教,事事处处都给子女当样板做样子,虽然父亲脾气刚烈,但教育起子女来却温和慈善,细致耐心,无论田间地头,还是席前餐后,只要得空,父亲就会教我们如何做事情。印象最深的是,从小到大,直至立家以后,每次和父亲在一起时,父亲仍就念叨我:“你爷爷这辈子不容易,熬下这一帮,我这辈兄弟个人,下面你兄弟四个,活着你两哥哥时,就是兄弟六个。以前有个老先生就给你爷爷说,下房里人丁兴旺,你那年轻的将来要领料一大家子人,真格的,现在咱家21口人,加上云云、港港、冉冉他们就是25口人,你爷爷也没想到你爹有这个成色。你们小的时候,咱日子不行,都是你爷爷拉巴着我过日子,人家那边人多,咱支份里远,办啥事都是你爹个人,可受了那难为。你们都长大了,日子也返过劲来了,以后咱就过的一番好日子。无论啥时候,你们兄弟四个要和睦一气,遇到事要一起商量,不能和那边一样,弄的兄弟们都不说话,一见面就象仇家一样,我和你娘把你们兄弟拉扯大,也没值钱的东西,我不会和别的老的一样,向这个误那个,对你们兄弟事上一碗水端平,你们兄弟也不能因多一块砖,少一片瓦闹的兄弟间不和,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年龄大了,以后有事都要围护你大哥,就算说的不对,事办的不合适,兄弟四个再商量,咋好咋办,不能闹纠纷,家不和外人欺,家和才能万事兴。”每次讲这些时,父亲语气都十分郑重,那种语重心长的话语浸彻心扉。
热门推荐
足球:开局复制巅峰梅西属性 禁区之狐 从球迷到超级球星 余下的,只有噪音 篮球永不眠 篮坛:从神经刀开始 开局满级爆射,梅西求我入阿根廷 教练,我还不想退役啊 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 转行后,我成了篮坛第一人